先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导电科”)新一轮“曲线”上市迎来新进展。
近日,衢州发展(600208)披露了收购先导电科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先导稀材、中金先导、上海半导体等40多家公司合计持有的先导电科的95.4559%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0亿元。
以标的公司100%股权预估值不超过120亿元计算,衢州发展此次收购总额预计达114.55亿元。
先导电科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4.7790亿元,在清远、合肥、韩国和新加坡设有制造工厂,ITO靶材全球市场占有率超30%,位居首位。
8月13日至15日,衢州发展连续三个交易日一字涨停,总市值达到466亿元。
同样是股价暴涨,相比于上次重组引发的诸多争议,此次先导电科“卖身”衢州发展的“唱衰之声”明显变弱。
一方面,相比于上次“卖身对象”光智科技(300489.SZ)羸弱的基本面,衢州发展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业绩实力均表现较好,与标的资产的体量相差并不悬殊,甚至还没有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另一方面,虽然先导电科的两次交易都是“跨界”,但光智科技与先导电科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交易,而衢州发展是衢州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市场化交易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交易的公允性。
ITO靶材龙头新一轮曲线上市
作为冲击资本市场的“熟面孔”,先导电科的上市之心不可谓不急迫。
早在2012年,先导电科的控股股东先导稀材就曾闯关创业板IPO,但由于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存重大不确定性等原因,证监会未核准公司的上市申请。
2024年2月2日,先导电科又与国信证券签订了辅导协议,江苏证监局于同年2月18日在网站上对发行人辅导备案文件进行了公示。国信证券最新一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的落款时间为2025年7月9日。
但随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的发布,2024年9月,先导电科又瞄准同一实控人朱世会控制下的A股公司光智科技(300489.SZ),计划曲线上市,这也是先导电科的首次被并购上市尝试。
不过,该笔交易在磋磨九个月后以失败告终。
据光智科技公告,终止的原因在于“外部环境较本次重组筹划之初发生了一定变化”,“公司与本次交易的部分交易对方就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
随后,光智科技证券部对以投资者身份咨询的记者回应指出,终止的原因并非标的资产业绩或资产质量出现变化,而是因为实控人之外的其他部分交易对方未就交易达成一致。
彼时,有市场人士猜测,可能是其他股东未就交易价格达成一致。
胡润研究院2024年4月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榜》显示,先导电科以210亿元的估值位列第320名。
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光智科技总资产仅为41.89亿元,账面货币资金1.65亿元,连续多年业绩下滑,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3716万元。在收购公告披露前,光智科技总市值约为31亿元。同时,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 70%处于质押状态。
相比之下,“新买家”衢州发展显然“靠谱”一些。
衢州发展前身为新湖中宝,去年衢州国资入主后,2024年9月6日起,公司证券简称正式更名为“衢州发展”。
截至2025年一季度,衢州发展总资产为966.41亿元,净资产421亿元,账面的货币资金60.81亿元,公告前,衢州发展的总市值已超350亿元。
不过,面对资本较为雄厚的买家,先导电科的现有股东在新一轮的并购方案中做出了较大的让步。
根据预案,先导电科100%股权预估值不超过120亿元,不仅较2024年4月的估值缩水超过四成,甚至低于2022年B轮融资的估值。
公开资料显示,先导电科曾完成两轮高额融资——2021年A轮融资14亿元,由中金资本、比亚迪领投;2022年B轮融资45亿元,创稀散金属材料领域纪录,投后估值超140亿元,投资方涵盖中石化、特变电工等产业资本。
未经审计数据显示,先导电科2024年营收34.3088亿元、净利4.4372亿元,2025年1-3月营收10.2140亿元、净利1.0324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净资产9.5545亿元。如果按照100%股权预估值120.00亿元计算,此次衢州发展收购先导电科的静态PE约为27.03倍、PE TTM为27.54倍,PB为12.56倍,PS为3.45倍。
撬动千亿产业集群
收购方衢州发展,在光智科技并购先导电科失败后火速出手,也有自己的产业考量。
当前,衢州国资正有意将衢州发展打造成并购招商的“标杆”及重要平台。在衢州国资入住新湖中宝(衢州发展的前身)之前,双方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2021年10月,衢州确立“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次月,新湖中宝宣布从浙江嘉兴迁址至浙江衢州。
迁址时,新湖中宝公告表示,将深入利用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与衢州市展开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多层次全面合作,加速公司战略转型,同时吸引集聚一批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助力衢州打造成为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2022年,新湖中宝与衢州国资联合投资设立了衢州市衢发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衢发端”)。
对此,新湖中宝方面表示,衢发端将利用衢州氟硅产业聚集优势,“在衢州市智造新城征用土地450亩,达产后形成年产40万吨新型高性能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
不久后,衢州国资正式出手,先后两次增资入股拿下新湖中宝控制权,并将其更名为衢州发展。
近年来,衢州发展确立了“地产+高科技投资”双主业模式——公司以房地产开发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高科技产业的长周期培育;同时通过科技投资孵化创新动能,探索落地未来中长期发展转型路径。
但当下,衢州发展的房地产业务日渐式微,而高科技产业却未见成效。
2024年衢州发展营收164.85亿元,同比下滑4.21%;归母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下滑37.74%。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衢州发展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仅2.1亿元,同比减少86%,主要原因为地产项目交付周期波动,本期地产结算收入减少约110亿元,拖累净利约17.3亿元。
并购,是衢州发展快速切入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手段。
今年4月,《衢州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2025年版)的通知》发布,明确要加快构建衢州特色“6+X”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产值超220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
而先导电科正是国内ITO靶材龙头,其产品主要应用于下游市场包括显示面板、先进光伏、半导体和新型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最终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计算机、消费电子、精密光学、数据存储等终端市场。
衢州发展公告指出,通过本次重组,标的公司主营业务将有力充实上市公司业务链条,扩展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范围,直接提供上市公司在先进新材料领域的实体制造业务发展平台,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业务结构向硬科技实体制造转型。本次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形成“高科技投资赋能+地产资产管理”驱动格局,增强可持续发展韧性。
此前,衢州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也向以投资者身份采访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双方业务重合度较低,但公司正积极谋求转型,前期已布局高科技领域投资,此次收购是管理层审慎研究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衢州发展之外,衢州国资委的“并购+招商”的产业发展模式,还有望在其他平台重现。
根据衢州政府官网信息,衢州2025年计划加大股权基金投资。深入实施资本招商“双千计划”,通过QFLP、产业基金收益权转让等方式扩大“政府产业基金+国企投资基金”募集渠道,力争基金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家以上。
今年6月,衢州国资委还以合计18.69亿元成功入主东峰集团,后者的控股股东变更为衢州智尚。东峰集团目前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公司近年来通过产业创新、战略突破,实现了对新能源、新材料及医药包装等核心领域的聚焦,形成了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药用包装材料、印刷包装材料的综合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