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题:第三个生态日!大美中国日新月异
绿水青山扮靓大地,大美中国日新月异。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会上,一组数据引人关注: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绵延的绿意,铺展出更美的祖国大地。得益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生活更美!天蓝、地绿、水清的城乡人居环境造福百姓——
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水清岸美,成为市民理想游憩空间。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文明建设“金名片”,公园在森林碳汇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全覆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蓝天成为常态,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和整治提升,实施无废城市、低碳城市创新试点……我国多措并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百姓生活更舒心。

这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一角(2022年9月20日摄)。新华社发(常鸣摄)
美丽生活需要携手创造。从自觉“光盘行动”到全民义务植树,从主动垃圾分类到拒绝“白色污染”,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发展更美!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发展更加环保、高效——
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光伏+治沙”模式在多地推广。该模式以“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形式,实现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发展“一举多得”,带动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发布会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两相对比,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新机遇、新空间。

这是在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沙地上建起的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2024年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美美与共!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全球提供借鉴——
节水梯田模式在埃及运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在斯里兰卡落地、中国承建的光伏电站让阿布扎比沙漠腹地化身“能源绿洲”……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世界诸多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示范和借鉴。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更能直观反映成果:作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出口国和投资国,中国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放眼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挑战依然严峻。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标准、业态模式走出去和引进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多方发力、形成合力,才能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