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5 22:21:50 股吧网页版
“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8月15日电(记者余蕊)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成功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重要成果发布会上,生态环境学术界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发布20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20项科技成果。

  王金南表示,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11个国家学会组成的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领军专家初选、百位院士终选,从2005—2023年400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中,遴选出“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

  “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第一项为《中国植物志》,历经45年编研,是全面记录中国植物资源的权威巨著,具有重大科研和经济社会价值,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重要科学基础。

  第二项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系统解决了从源头到龙头、城市到农村、监测到管控的重大技术难题,全面支撑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

  第三项为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是世界治河科技史新创举,推动河流治理技术及相关学科发展,对黄河流域治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四项为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解决了160多个被列为生态修复工程“禁区”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引领我国地质灾害防范与生态修复科技迈入世界领先水平。

  第五项为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突破我国海上风电安全高效、低成本、规模化开发技术瓶颈,形成自主创新成套技术与装备并实现产业化,推动我国海上风电由“跟跑”到“领跑”。

  第六项为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创新地下水污染实时自动监测预警与效法自然的绿色修复新技术,支撑了京津冀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

  第七项为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实现膜分离原理、制备及应用全链条创新,打破数十年国际垄断,支撑万亿级用水产业,为国家水资源和水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第八项为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以二元水循环基础理论、综合模拟与调控技术全链条创新,支撑京津冀水安全保障,引领国际水资源管理发展方向。

  第九项为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创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于32个省市及23个国家,有力支撑“蓝天保卫战”。

  第十项为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实现燃煤污染物排放优于天然气发电排放限值,为建成全球最大规模最清洁的煤电供应体系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十一项为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针对我国环境脆弱地区生态系统过程机理、服务权衡和集成方法等取得重大突破,支撑黄土高原实现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

  第十二项为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创新高分辨率源清单技术、量化减排-效应关系,提出协同控制路径,支撑北京奥运空气质量达标及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第十三项为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在绿色炼焦核心技术和智能装备方面取得重大创新,为我国焦化行业技术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十四项为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在气候动力学基础理论、模式研制、数值预测等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实现重大创新,为我国气候预测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

  第十五项为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在灌排系统高效节水、生态建设和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实现创新,广泛应用于全国灌区规划建设,产生巨大生态与经济效益。

  第十六项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开辟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新方向,支撑国家重大生态保护与恢复政策制定实施,实现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十七项为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生成转化机制研究,创新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方法,建立二恶英排放因子,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和履行国际公约做出突出贡献。

  第十八项为我国二氧化硫减排理论与关键技术,实现酸沉降临界负荷、控制区划、总量减排及应用创新,支撑二氧化硫大规模减排实践,为解决我国酸雨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关键支撑。

  第十九项为水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的关键技术,破解泥沙灾害链式传递与风险累积机制,突破泥沙灾害评估、预测和控制技术瓶颈,引领江河水沙灾害防治国际发展。

  第二十项为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业务化应用,建立了由技术体系、工程体系、业务体系构成的我国自主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系,为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