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5 23:06:40 股吧网页版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浙江如何再谱乡村“致富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1月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2025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突破性成果。具体来说,要实现“六个新”,即山区海岛县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城承载能力实现新提升、乡村发展迸发新活力、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新增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具体来说,要怎么做?浙江是全国城乡和区域差距最小、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今年上半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7,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同时,上半年,浙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城镇快1.0个百分点。

  那么,浙江乡村的“致富经”是什么?一方面,浙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虽不是农业大省,但志在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发展在浙江乡村遍地开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越来越成熟。

  为破解发展难题,浙江采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思路,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强智慧农业和农产品全产业链。同时,浙江以文旅促产业,用新场景、新运营打开乡村振兴的思路。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沿着浙西浙南实地采访,了解当地如何探索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文旅新模式。台州仙居林坑村做强民宿产业,带动特色农业;在丽水青田,当地的油茶工坊把山茶籽做成共富IP;在金华婺城区,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探索产业融合,将猪养殖做成传统农业转型标杆。

  做农业“精品”

  在浙江,不少农产品拥有“浙农码”,老百姓扫一扫码就能知晓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前世今生”。有了“浙农码”这个统一的数字身份标识,浙江打通了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数据,让农产品在品牌化方面有了更多提升空间。

  今年,浙江提出迭代升级“浙农码2.0”,推动“浙农码”与“全农码”有机衔接,率先实现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协同,继续加速“浙农码”赋能“土特产”,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

  让数据赋能农业,这是浙江做强特色精品农业的一个缩影。

  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燕峰介绍,为了提升农业效能,浙江做深“科技”文章,做强农业“精品”,实施智慧农业行动。

  丽水青田素有“浙南油库”的美誉,有着悠久的油茶生产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

  科技支撑着青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林草局油茶咨询专家姚小华告诉记者,2011年,青田县申报的“油茶良种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产业化”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已累计培育国家主推长林品种1500万株,供26.8万亩造林用苗,可年实现林农增收8.04亿元。

  近年来,青田油茶产业的一产继续提质,二产精深加工,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今年4月,青田与浙江省林科学院签订了油茶全产业链服务合作协议,围绕油茶种植、加工等环节,共同构建“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条。

  青田县季宅乡党委副书记夏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一步,当地还将聚焦山茶油特色产业链的延链补链,以创新驱动山茶油文创产品、手工皂衍生品、美妆护肤品等新兴业态发展。

  徐燕峰表示,对于当地“土特产”,浙江立足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单条超10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土特产”全产业链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年平均收入5.1万元,成为真正的“富民”大产业。

  依托浙江丰富的电商平台资源,农产品还进一步“触网拓销”,2024年浙江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743.6亿元,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重为9.51%,同比增长19.42%。

  此外,浙江率先构建“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建成数字农业工厂562家、未来农场48家,亩均产出效益提高3至5倍。

  未来农场是什么样?在金华市婺城区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记者看到依托“两头乌”猪养殖,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第一产业方面,通过养殖全自动化数字化,包括AI分析动态调节通风与温控设备等,该牧场仅需3名专业养殖人员,但生猪年出栏量为5000头。

  在养殖产业之上,园区继续延伸深加工链条,推出火腿、香肠、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并依托“熊猫猪猪”IP开发文创盲盒、毛绒玩偶等衍生品,构建“美食+潮玩”消费场景。第三产业方面,园区规划了主题乐园、文化博物馆等场景,开发亲子研学、文创零售、特色餐饮等业态,游客可沉浸式体验游玩。

  浙江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21年8月开园以来,熊猫猪猪总接待人数已达300万人,累计营收2.8亿元,预计今年营收将超过1.5亿元。未来,熊猫猪猪还将建成二期观光工厂,引进大型标准化分割车间等,还将在金华打造世界猪博园。

  开发乡村文旅新业态

  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浙江走出了一条新路。与此同时,在浙江的乡村民宿形态逐渐完善,各地试图走出差异化的路径。

  比如,台州仙居林坑村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发展理念,形成以民宿为核心,集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旅游精品村。该村年旅游产值约500万元,接待游客量约15万人次。

  仙居县留存下来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该系统是以“梅-茶-鸡-蜂”四位一体山地农业模式为核心的传统耕作体系,于2023年11月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林坑村则是仙居县申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现场考察点。林坑村村支书蒋文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暑假期间,林坑村的民宿早已被订完,当地通过民宿业,进一步将杨梅种植、养蜂等特色产业带动起来。林坑村正着手筹建“梅茶鸡蜂”复合种养研学基地,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明清古建筑框架下,金华武义县坛头村发展起“民宿+文创”产业,成为乡村湿地生态旅游样板。

  10多年前,坛头村村集体从农户手中流转濒临倒塌的6000平米明清古建筑,后续进行修复改造。近年来,坛头村将老宅打造成以“民宿+文创”体验为主的文创产业园,催生了精品民宿、乡村书吧等新业态,促进坛头村集体经济收入5年增幅168%,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除了民宿和农业研学体验,乡村文旅还有哪些新业态?

  在浙江,一批新的乡村“景点”正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在缙云仙都,坐落着一个名为“千鹦鸟舍”的鹦鹉主题乐园,这是国内首个大型鹦鹉主题乐园。

  千鹦鸟舍创始人朱姜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她从个人兴趣出发建设了鹦鹉主题乐园,既面向鹦鹉爱好者,也吸引大量的亲子游客。

  为了建好这个主题乐园,朱姜蓓考察了新加坡、英国等多个动物主题乐园,从建设之初就注重整体设计风格和谐、实现鹦鹉保护与科普互动的平衡,“我们注重亲子研学体验,例如,在鹦鹉繁殖研究中心,小朋友可近距离观看鹦鹉生长过程。”

  在丽水景宁,此前因资源枯竭遗留了大面积废石堆场,后续经过当地综合实施废石清理、土地复垦、苗木栽植等生态修复措施,同时引入社会资本,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运营”的“EPC+O”一体化模式,将矿洞改造为音乐厅、博物馆,将废石堆场改造为沉浸式的矿洞景观群。

  2022年丽水景宁“天空之城”营业以来,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收超1.62亿元,也带动了500余人直接就业,实现了“矿山锈带”向“文旅金带”的跨越。

  根据浙江此前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助力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的通知》,浙江计划到2026年基本建成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全国先行样板,成为富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中国乡村旅游胜地、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到2026年,浙江计划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率将超过10%,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达750亿元以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