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开启智能化、数字化新篇章,到芯片算力场景造车,从新能源生态场,到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步伐从未停歇。同时,行业亦面临成本压力攀升、全球化竞争加剧、供应链重构等挑战……强者愈强,掉队者面临生存考验。如何用产品赢得市场?如何抢占创新高地?如何在市场裂变下,使产品真正走入消费者心中?行业需要答案。

近日,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举办“2025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系列活动媒体发布会。标普全球汽车相关负责人就汽车行业当下痛点问题以及破局路径给出了系统分析。
标普全球汽车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张磊表示,中国汽车企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025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通过聚焦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将从国际视角研判汽车产业未来,助力企业把握趋势、落地战略的实战平台。
未来5年全球车联网渗透率将上升至85%
标普全球汽车大中华区汽车分析联合总监陶杲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步伐是不可逆转的,这其中,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会起到不小的助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属地化生产也需要配套发展,进而促进主机厂在目标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标普全球汽车供应链与技术首席分析师李凡妮介绍,预计2023年—2030年,全球车联网市场总量从5600万辆增长到7700万辆,全球车联网渗透率从68%上升到85%。“未来超过95%的网联新车具有OTA升级能力,整车OTA升级聚焦座舱和智驾。”
标普全球汽车中国汽车供应链与汽车技术预测高级分析师杨洁则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驱动系统及相关组件处于性能竞争的核心地位,主要特征是高功率和高集成度。”
标普全球汽车负责中重型商用车预测研究的分析师刘芳池表示,在内需扩大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需求也在逐步攀升,高效物流也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刚需。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新能源在中重卡领域的应用,并给予全方位政策层面的支持,政策杠杆也在加速行业绿色转型。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供应链韧性、战略重构
据张磊介绍,“2025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系列活动以“打造智能汽车未来”为核心主题,会聚超400位汽车行业领袖、协会代表、主机厂及供应链高管,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汽车产业的转型路径、技术突破与全球机遇。
有关资料显示,会议将围绕四大核心趋势展开深度探讨:一是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突围,涵盖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格局、全球纯电(BEV)市场增速差异及重点区域电气化进程;二是智能化技术落地,聚焦高阶辅助驾驶“智驾平权”“软件定义汽车”为主题,从舱驾融合、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到软件升级与订阅商业模式等行业热点,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软件定义汽车的机遇与挑战;三是供应链韧性构建,解析电池技术迭代、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及电驱动产业链发展;四是企业战略重构,从财务数据、研发投入、全球化布局等维度解码车企竞争逻辑。
据悉,彼时标普全球市场产业链相关方都将参与对话,从技术研发、产品战略、市场布局等角度分享实战经验。此外,标普全球汽车多位分析师将发布最新行业报告,涵盖轻型车销售展望、动力系统技术预测、财务竞争策略等关键领域。
有关资料显示,作为领先的汽车数据、预测和洞见提供商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持续关注产业深刻话题。本次系列活动以“打造智能汽车未来”为核心主题,将于9月9日在上海、9月11日在北京、9月16日广州三地陆续启幕。会聚超400位汽车行业领袖、协会代表、主机厂及供应链高管,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汽车产业的转型路径、技术突破与全球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