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月15日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要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今年上半年,央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宣布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并在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有效提振信心、稳定预期。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
“政策举措从中央银行到金融体系再到实体经济,其传导效果是持续的,已实施政策的成效会进一步显现。”有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下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关键还是抓好落实,对前期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要密切跟踪,保持连续性,增强灵活性,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报告》分析了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总体偏弱,复苏进程仍有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物价能否持续回落仍有待观察。美国关税政策推升全球衰退风险,全球财政可持续性值得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加剧。
对于我国经济运行,《报告》认为,随着国民经济循环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下半年保持稳定增长有坚实支撑。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将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据《报告》分析,下半年物价水平温和回升积极因素增多——近期中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提振消费的宏观调控思路也在逐步有效落地,这些方面对物价的合理回升将产生积极影响。
面对部分实体行业和银行业出现的过度竞争,近期《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后出台,多家主流车企也集体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焦炭、玻璃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将对我国促进产业链提质增效、企业经营和竞争行为更趋理性有序产生积极影响。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需要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近期表示,物价根本上还是由供需决定,提振物价需要各项宏观政策发挥合力。
《报告》还提出,下一阶段将推动金融支持消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
服务消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报告》显示,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的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报告》指出,发展服务消费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较强领域的服务消费供给不足。下一阶段,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并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在具体施策上,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营造有利于扩消费的金融环境。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加大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