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上海报道
近日,长三角41市半年报陆续出炉。作为占全国近1/4经济总量的区域,长三角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每半年21世纪经济报道都会对区域内41市进行全面梳理和观察,以期寻找长三角经济持续增长的秘诀,助力新质生产力活力不断涌现。
本篇是长三角41市半年瞰的第一篇:
2025年上半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GDP总量达163916.95亿元,稳居“15万亿台阶”之上。
从省级层面看,江苏GDP总量最大,达66967.8亿元,稳居全国第二;浙江GDP增速最快,达5.8%,江苏、安徽增速也高于全国增速。
从市级层面看,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的上半年GDP均突破了5000亿元,温州、徐州也接近5000亿元大关。此外,绍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滁州和湖州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上海重返全国前十
从省份层面来看,江苏上半年GDP达66967.8亿元,稳居全国第二;浙江上半年GDP达45004亿元,稳居全国第四;上海上半年GDP达26222.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从全国第11升至第9位;安徽上半年GDP达25723亿元,位居全国第11。

增速方面,三省增速均高于全国(5.3%)。其中,浙江增速达5.8%,领先长三角;江苏同比增长5.7%,安徽增速达5.6%;上海增速达5.1%,与一季度持平,高于上海全年GDP增速5%的发展目标。
从三产结构看,第三产业仍然是三省一市经济的主引擎。
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长5.4%,占比创历史新高,达79.09%。其中,上海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达3637.29亿元,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在各行业中贡献最大。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上海上半年GDP增长,服务业的贡献较大,制造业的贡献较小。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上半年上海的餐饮、零售、进出口表现平平,金融、物流的贡献较大。在此背后,一方面,不少中概股回归A股,提振了上海金融业;另一方面,上海在物流方面的优势依然较大。
“服务业占GDP接近80%的份额短期看有其合理性,但不是长期方向,大家仍期待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能够占到GDP的25%以上。”曾刚指出,上海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步较早,目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转轨期:传统支柱制造业、外商制造企业有所流失,新兴产业仍未形成大规模产能。但上半年,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未来有望成为提升上海制造业占GDP比重的重要动力。
此外,上半年江苏、浙江、安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55.0%、59.82%、56.33%,均超过50%。
第二产业增速方面,安徽领先长三角。上半年安徽第二产业增加值9938亿元,增长6.4%;江苏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增长5.5%;浙江第二产业增加值16952亿元,增长5.6%;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5445.91亿元,增长3.9%。
温州、徐州冲刺万亿GDP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的GDP均突破了5000亿元。

上海、苏州、杭州上半年GDP均超过1万亿元,分别达26222.15亿元、13002.35亿元、113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5.7%、5.5%。
紧随其后,南京、宁波、无锡、南通、合肥、常州上半年GDP均超过5000亿元。其中,南京首次上半年突破9000亿元,常州首次上半年突破5000亿元。
增速方面,苏州、杭州、南通、合肥、常州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南京、无锡增速与全国增速持平,上海、宁波的增速低于全国。其中,合肥增速达6%,领先长三角万亿GDP城市。
从位次上看,相较2024年年底的排位,南通赶超合肥,从长三角第8位上升到第7位。
紧随9座万亿之城,上半年温州、徐州分别实现GDP4831.9亿元、4509.3亿元,接近5000亿元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与徐州均将2025年定为冲刺“万亿GDP城市”的关键年份。温州表示,下阶段要奋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
17市增速破6%
长三角其他城市也有不少亮点。
2025年上半年,绍兴GDP达4158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也是9座万亿GDP城市、2座冲刺“万亿俱乐部”城市之外,长三角唯一一座GDP破4000亿元的城市。
紧随其后,盐城、扬州、嘉兴、泰州、金华、台州的GDP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之间;镇江、淮安、芜湖、宿迁、连云港、滁州、湖州的GDP在2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滁州和湖州均是首次上半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

增速方面,17座长三角城市上半年GDP增速达到或超过6%,浙江、江苏、安徽分别有7座、3座、7座城市。其中,舟山以6.9%“领跑”,绍兴、淮安以6.8%并列第二,台州、丽水、黄山以6.6%并列第三。
对于浙江过半地级市GDP增速超过6%,曾刚指出,浙江作为我国共同富裕的先行区,相对中心城市而言,周边城市表现相对较好,如舟山、台州、丽水等。另外,浙江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民营经济活跃。人才集聚、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也有上佳表现。
从位次上看,盐城、滁州各上升1位,分别从长三角第14位到13位、从25位到24位。
其中,盐城2025上半年GDP为3791.5亿元,增速5.9%;扬州为3782.2亿元,增速5.7%。盐城以9.3亿元优势实现反超。
“整体而言,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表现较为稳健,只有极少数城市GDP增速在4%以下,守住了‘稳’的基调。”曾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