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6 17:19:50 股吧网页版
商业航天IPO换档提速:独角兽中科宇航进行辅导备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见习记者吕泽强广州报道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宇航”)于8月12日在广东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据悉,中科宇航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2.43亿元,净利润为-7.48亿元。

  商业航天具有重资本、回报周期长的特征。今年6月,科创板将商业航天纳入“可尚未盈利”的绿色通道,显著支撑该赛道的企业“换档提速”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已有三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了IPO,分别为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

  这不仅吸引了众多公开市场投资者的关注,还能让一级风险资本有了退出的空间,投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相对更加稳健的银行资本也积极加入其中,通过转换升级业务运作思路,勇于做商业航天企业的授信主办行,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权益服务谱系。

  中国科学院培育,航天老将挂帅

  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注册资本为3.6亿元,注册地为广州南沙,自2024年12月25日起公司名称由“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更改至目前名称。

  据中科宇航官网介绍,其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培育孵化的商业航天企业,主要从事系列化中大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等业务。

  据该备案报告显示,中科宇航的法定代表人为杨毅强,控股股东为北京鹏毅君联空间技术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7.7476%。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该有限合伙企业的主要出资人及控制人均为杨毅强。据中科宇航官网显示,杨毅强目前为公司董事长,其1987年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多年从事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管理和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具备30多年空天飞行器相关领域项目管理经验。

  据天眼查信息,中科宇航的第二大股东为北京中科力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中科力森”),持股比例为26.7702%,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全资控股。

  中科宇航的第三大股东是北京国科宇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12.8066%,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其背后的主要出资人和控制人为郑军。据中科宇航官方公众号此前信息,郑军为中科宇航的副董事长。

  整体来看,中科宇航目前由杨毅强和郑军为代表的管理层以及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联合控制,前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约67.3244%,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股权控制比例较为接近,控股股东不具备绝对话语权。

  不过,有迹象显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在寻求部分股权的出售。8月12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中科宇航285.4054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7928%)在该交易所被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8800.08万元,转让方正是北京中科力森。

  就中科宇航的盈利来看,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中科宇航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2.43亿元,净利润为-7.48亿元;总资产为18.67亿元,总负债为9.71亿元,净资产为8.96亿元。

  就算处于亏损状态,中科宇航仍在持续获得注资。据4月9日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中科宇航股权转让项目信息显示,中科宇航截至2025年2月28日的总资产为16.31亿元,总负债为5.84亿元,净资产为10.48亿元,2月的净利润亏损6428.88万元。对比2024年年末的数据,中科宇航的净资产规模在上升,总负债规模在下滑,注资使得其负债水平也大幅被削减。

  多层次资本涌入,助力企业驶向星辰大海

  即使处于亏损状态,中科宇航仍有机会进行IPO。

  6月18日,证监会重新打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闸门,明确把商业航天纳入“可尚未盈利”的绿色通道。

  当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核心指标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商业航天具有重资本、回报周期长的特征,所以商业航天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另外,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像火箭企业这类商业航天企业不适合在境外上市。此次政策的开闸,为火箭企业获取公开市场资金放开了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已有三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了IPO,分别为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

  蓝箭航天被喻为中国版SpaceX,已有成熟液体火箭产品,并完成了回收飞行试验。屹信航天则是卫星通信领域的佼佼者。中科宇航已成功发射一款固体运载火箭,一款液体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成功试车,预计于9月执行首飞。

  更早前,星际荣耀、爱思达也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报告。

  另外,近期,星河动力创始人刘百奇公开表示,星河动力正在推进IPO,计划在合适的时机提交IPO申请。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目前已经执行发射任务17次。

  据国泰海通研报,头部企业凭借其核心技术优势(如火箭可回收、卫星批量化制造、星座组网能力等)以及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成功发射记录、重大订单签约等),可以绕过传统的盈利门槛,提前进入资本市场。率先登陆科创板的头部企业将发挥 “灯塔效应”,在资本市场和大众投资人的监督下规范企业运营,带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各类资本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投资信心。

  商业航天被纳入“可尚未盈利”的IPO绿色通道,这吸引了大量一级风险资本涌入该领域,为商业航天企业在尚未IPO之前提供了大量风投资金。

  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私募通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5家商业航天领域企业完成融资,其中既有川发引导基金出资的星际荣耀,浦东资本出资的太驿微行,也有中兵北斗应用研究院出资的方位角。

  星河动力创始人刘百奇也公开表示,其公司即将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主要为产业资本。

  就中科宇航来看,自2019年以来,中科宇航经历了8轮融资,吸引了越秀产业基金、国科资本和中信建投资本等众多私募机构。6月26日,胡润研究院在广州发布《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市今年有24家企业上榜,其中就包括了中科宇航,胡润研究院对其的估值是110亿元。

  离企业最近的银行资本,也是商业航天发展的中坚力量。

  7月30日,中科宇航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广东中行”)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东中行将为中科宇航提供总计不超过等值2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总量,深度对接中科宇航在研发攻坚支持、先进制造升级、企业运营保障、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截至5月23日,民生银行深度服务了星际荣耀、星河动力、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东方空间和中科宇航其中的五家公司,不仅提供信贷资金,还面向“企业+企业家+员工”提供了定制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

  按照商业银行传统授信逻辑,给予商业航天这类企业信用贷款挑战巨大。对此,民生银行表示,其勇于调整授信思路,让信贷审批从“看财报”升级为“看人才、看赛道、看技术、看生态和看股权”,并敢于做授信主办行,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权益服务谱系。

  不仅是信贷,银行还通过股权投资支撑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早在2021年,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国际就投资了蓝箭航天,近年来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朱雀三号”VTVL试验箭体上特意涂装由招商银行精心设计的“逐梦有招”主题文字。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