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20年实践证实,守住生态底线不会束缚发展手脚,而是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唯有筑牢生态屏障,方能激活发展动能,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画卷。
坚持向“绿”而行,筑牢生态价值转化根基,探索绿色发展实践路径。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创新建立“共享手工坊”“零碳循环超市”,居民通过回收废旧物资制作手工艺品,参与二手物品循环利用,既降低资源消耗又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绿色生活成为社区新风尚。可见建立可量化、可循环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能够有效打通从“高颜值”向“高产出”的转化通道,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深度融合。
坚持向“新”发力,激活科技创新核心动能,赋能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攻克高效涡轮设计与海洋防腐技术,实现全球首个兆瓦级潮流能连续并网发电,度电成本从每千瓦时106元降至1.1元,比火电价格还低,生动展现了科技创新对绿色生产力的颠覆性作用,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转化提供了关键引擎。这一“降成本、提效率”的突破性实践,为破解生态治理瓶颈贡献了中国智慧,彰显了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价值。
坚持向“内”求索,汇聚全民参与行动合力,构建共建共享制度优势。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以江汉区为枢纽,联动110余支团队、2.5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让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当好绿色保护的“宣传员”和“守护者”,用脚底板丈量生态短板,用大家伙听得懂的方言土话,在社区小巷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富逻辑。将个体微光汇聚成变革星河,使生态文明建设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根基,展现共建共享的制度生命力。
《荀子》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20年实践深刻印证,生态屏障是发展根基,绿色动能是永续源泉。从社区“零碳循环超市”,到海潮流重塑能源版图,再到志愿星河点亮长江岸线,无不昭示“守绿”与“生金”的辩证统一。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制度创新守护绿水青山,以技术变革赋能产业转型,让“两山”理念深植神州沃土,铺展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新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林秋晓(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