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吴蕾)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深圳市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环标委”)正式揭牌成立,并同步发布全国首部系统展现城市级生态环境标准建设成果的《深圳市生态环境标准建设白皮书》及《深圳市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建设三年行动要点》。
大会现场举行了深圳环标委揭牌仪式,并为首届委员颁发聘书。首届环标委以“高度、广度、深度、精度”四大特色为亮点,集结行业精尖力量,为应对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新挑战、新任务注入关键动力、提供坚实支撑。一是权威引领的“高度”,74%的委员是高级职称,汇聚了政府骨干、学术带头人、行业专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是代表覆盖的“广度”,45名委员来自38家机构,覆盖了政府(26%)、科研院所与高校(31%)、企业与行业组织(43%),实现“产学研用”全链条贯通,与其他标委会相比,突出了产业实践和应用的紧密结合。三是深港合作的“深度”,特别邀请香港环保署3位专家加入,在臭氧联防、跨境治污等领域开展标准共研,互学互鉴,共促共进。四是智慧赋能的“精度”,引入6位数字化专家,推动AI、物联网与标准融合,引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会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深圳市生态环境标准建设白皮书》,该白皮书是国内首个系统、全景式展现城市级生态环境标准建设实践的报告。白皮书通过体系图谱、顶层设计、攻坚行动、转型赋能、守正创新、发展展望六个章节,全面梳理了深圳以高标准守护绿水青山、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果,旨在系统总结深圳二十年生态环境标准建设探索历程,分享生态环境标准建设经验和成效,促进互学互鉴。白皮书提出,深圳将以“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为建设目标,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为落实好白皮书的要求,会上同步发布了《深圳市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建设三年行动要点》,包含6章25条措施,并附46项具体标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