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17日电 题: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浙江助力青年就业创业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俊禄、张璇、唐弢
“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新时代青年发出的号召,为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竞逐数字经济到投身科技创新,从技能报国到返乡筑梦……在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无数青年通过创业创新书写青春答卷。各地政府持续完善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创造力,为青春奋斗提供“良田沃土”。
乘东风:“Z世代”创业青睐数字经济
“Z世代”(从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他们中的不少人如鱼得水。
“95后”黄宇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现在是“新义乌人”。两年前,他只身来到浙江义乌创业。
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往来于世界各地的客商……刚到义乌时,“全球化”气息扑面而来,黄宇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去,脚步再快一点!”
跨境电商竞争激烈,想要闯出来并不容易。黄宇认为,成功的关键需要有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他第一年跑了全国200多家工厂,新增上千个工厂联系人、常忙至凌晨三四点,严格把控验厂、测品、发货……
付出终有回报,“货品卖全球”的链路慢慢跑通。黄宇说,他经营的多款产品成为东南亚直播间“秒空”爆款,2024年企业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黄宇所在的义乌市福田街道江北下朱村,吸引了1000余个电商品牌、8000余个电商主体、2万余名电商直播从业人员。
一个个青年创业者“拼”出了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浙江跨境电商中的跨境直购方式出口971.7亿元,同比增长79.7%。
在杭州艺尚小镇,创业者章洁同样乘上数字经济的东风,创立了服装品牌。她认为,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正重塑行业,带来新机遇。“技术变革时代,稍不留神就可能‘掉队’。必须持续学习,提升市场敏锐度。”章洁说。
今年前5个月,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4%。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浙江将相关领域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支持举办“之江创客”全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等赛事,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攀高峰:青年才俊竞逐创新赛道
从大模型算法、智能机器人再到脑机接口、游戏开发,浙江不少青年人才瞄准新兴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80余项——在杭州,成立不到10年的宇树科技,在机器人自主研发领域交出了一张成果丰硕的“答卷”。
“为这些专利成果立下‘汗马功劳’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宇树科技市场总监黄嘉玮说,公司的创始人王兴兴是一名“90后”,目前研发人员大部分是“95后”,“00后”也崭露头角。
卧倒,立正,挥拳,出腿……走进宇树科技的展示大厅,一款款人形机器人使出的格斗招式丰富多彩。从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设计,到感知系统、控制算法等软件更新,哪里有攻坚任务,哪里就有年轻人忙碌的身影。
今年5月,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在杭州开赛,宇树科技机器人的擂台表现获得大量点赞,提升了研发人员的信心。“我们这群青年人的使命,是让人形机器人发展出更多可感可知、好用实用的功能,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世界。”黄嘉玮说。
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浙江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推进人才计划优化整合,贯通产业教育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显身手。
育匠心:技术人才挺起产业脊梁
“别看小伙子是‘95后’,他可是手握12项专利的‘大拿’!”走在浙江中马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师傅们常常这样介绍青年技工潘俞宏。得益于完善的“师徒制”培养体系,潘俞宏快速成长。
“技术需要传承,工匠精神更要延续。”潘俞宏说。从熟练掌握变速器装配车间工序,到钻研前驱变速器的过程设计,再到主持高端减速器装配线项目,潘俞宏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认可。如今不到30岁的他,也已经培养了8名徒弟,其中6人获评高级工,1人晋升为工程师。
匠心聚,百业兴。对于浙江而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离不开青年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为此,浙江不断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不仅通过定向委培、订单班、学徒制等方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就业无缝衔接,还鼓励企业打造“金牌匠人”,以“工匠精神”推动技术迭代、产业升级。
除了贯通“培育链”,浙江还重塑“评价链”,着力打通青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通道。
去年以来,杭州率先试点数字技能人才“一试双证”,引发年轻人提升职业技能的热潮。来自浙大城市学院的学生娄敬,近期参加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楼宇管理员的培训和认定考试,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企业认证证书“双证”,“有了认证,我的就业通道会更宽。”娄敬说。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浙江正深入实施技能促富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行动,深化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可直接申报相应职称,有条件的职称评委会可对技能人才单列评审。
向田园:把“工位”搬到绿水青山
夏日的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仙景村,游客在溪流旁品着冰爽咖啡,祈福大树广场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这个曾经的“三无村”,已是当地“宝藏村”。乡村的改变,与一批“闯入”乡村的青年有关。
杨骐羽是“青溯文旅空间”主理人,也是仙景“理想青村”主题IP的乡村运营合伙人。去年夏天,仙居出台青年入乡相关政策,发布“神仙掌柜——我在仙居有个村”全国邀请函。家乡在河南开封的杨骐羽瞬间被打动。如今,咖啡、营地、大树广场等10余个新业态陆续落地,“理想青村”吸引19名返乡青年人才进驻,还带动周边6个村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共创。”杨骐羽说,青年“逆行”乡村,乡村迎来“逆袭”,这便是双向奔赴的美好模样。
青年们在竹林间打造露营村咖溯溪漂流、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手艺、在古民居经营设计公司……在“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安吉,不但有绿水青山,更有青春洋溢。
据安吉县委组织部部长彭琳介绍,呼应年轻人对个性、时尚、自由、生态的追求,当地充分利用山林河湖、闲置民房等资源,推出“大自然工位”“全球合伙人”计划、数字游民公社等引才模式,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青年入乡4.3万人。
打造“近悦远来”新生态,激发“青年入乡”新活力。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浙江以加快推动青年入乡发展为主线,强化“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拓宽县乡就业创业空间。截至目前,浙江9.4万名农创客中,“90后”“00后”占比66.3%,本科以上学历占比45.3%。随着青年的加入,浙江乡村产业日益丰厚,累计培育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培育乡村主播超1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