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24”行情启动以来,覆盖众多新兴成长领域公司的小微盘股表现强势。相关基金业绩水涨船高,越来越多产品加入限购阵营。
“9·24”以来涨幅接近84%
近日,A股市场强劲上行,沪指盘中突破去年10月8日创造的“9·24”行情高点3674点,创出2021年12月14日以来近4年新高。在此期间,小盘指数成为表现最强的规模指数。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去年9月24日以来,万得微盘股指数大涨120.96%,尽管今年6月中旬出现了一波回调,年内涨幅仍高达55.71%。同期,创业小盘指数、国证2000指数分别上涨83%、68%,涨幅在20个国证规模指数中位列前二名。
受此带动,小微盘策略基金业绩表现强劲。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39只小盘基金(按照Wind分类;仅统计主代码)平均收益率达84.6%。其中,12只小盘基金区间净值涨幅超100%,包括诺安多策略A和11只北交所主题基金。
此外,大成景恒A、华夏新锦绣A、民生加银专精特新智选A、财通成长优选A、广发量化多因子等5只基金净值涨超90%;渤海汇金新动能A、鹏华弘嘉A等14只基金收益率超50%。
对此,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黄亮表示,政策催化、流动性宽松、估值修复及资金博弈共同构成小微盘股超额收益的底层逻辑。在经济弱复苏环境下,政策重点扶持新质生产力,中小市值企业成为创新载体。同时,剩余流动性(M2-社融)充裕,居民超储“搬家”至股市,且小盘股容易被资金撬动,量化策略通过高频交易放大波动,形成自我强化。
“小盘股超额收益主要来自PB修复和估值切换,盈利驱动的贡献有限,结构性亮点吸引资金提前布局。从市场风格来看,去年9月底以来,高风险偏好资金持续涌入微盘股。尽管今年6月,机构资金回流部分行业ETF,但小盘股在政策红利和流动性支撑下仍表现强势。”黄亮说。
过半基金限购
伴随着净值走高,小盘股基金的限购也在加码。
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21只小盘股基金处于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状态,占比接近54%。其中,光大多策略智选、金元顺安元启、华夏磐锐一年定开、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等4只产品已完全“闭门谢客”。
从规模来看,小盘股基金比较“精干”,截至二季度末的规模均在40亿元以下,其中有32只规模低于10亿元。
黄亮认为,限购主要原因在于微盘股流动性相对中大盘股较弱。基金规模若快速增长,会冲击交易成本。而规模扩大,策略的拥挤度风险将增加。如明显超过容量,基金经理或需要调整策略,配置流动性更好的大市值股票,而调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展望后市小微盘股的表现,市场存在不同观点。万家基金认为,综合市场情绪、流动性环境、产业趋势、政策利好等因素判断,小盘风格有望持续占优。
不过,也有观点质疑小盘股的上涨逻辑。中信证券指出,当前市场对业绩兑现度较高的强产业趋势仍保持较大克制,而市盈率达148倍的中证2000指数以及TTM利润为负的微盘股,很难找到继续向上的合理性。小盘股的上涨主要依靠纯粹的流动性驱动,整体盈利增长远不及2015年。从资金面来看,量化产品、小型主动权益产品及散户贡献了主要增量资金,该板块的融资升温速度也快于权重板块。未来一旦宏观逻辑逐步理顺,“小盘+银行”的结构可能面临挑战。
黄亮表示,小盘股后市表现需辩证看待。近期市场强势,策略拥挤度尚未触及绝对上限,短期或延续活跃。但风险不容忽视:随着规模扩张,交易冲击成本上升,策略有效性可能边际减弱,叠加部分个股缺乏业绩支撑,估值泡沫化隐忧渐显。
诺安多策略基金经理王海畅提醒,投资者不应对权益类产品的波动和回撤比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的超额长期会覆盖波动,期限越长,覆盖能力越强。但短期而言,超额不一定能覆盖波动,甚至还可能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