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执行报告”),再次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合理的物价水平体现着经济活跃度,近来相对低迷的物价水平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降转涨,上涨0.4%,同比持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调整为2%左右,要达到全年预期涨幅目标,还需多方努力。
在此需要克服物价水平低对消费者有利的片面观点。正如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今年5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表示的:当前物价总体处在低位,这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影响居民的就业增收。
如果物价合理回升伴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活力恢复、就业机会增多的话,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件好事。
而支持物价合理回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货币政策尤为重要,“金融活水”可以在供需两端发挥积极作用。物价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供需,供需两旺会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方面持续多次降准降息,保持了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条件较为宽松,针对性地在有关消费的领域采取具体措施,在总体上对稳定物价、避免通缩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6月,央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此前5月,央行决定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日前,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消费领域的“两贴”实施方案,目的也是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下一步,要更加充分体现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还有一些工作需要继续加强。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支持要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执行报告中说,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执行报告同时强调,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包括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
其次,是货币支持政策要更加瞄准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
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体现在消费领域的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基础强化,以及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持续性上。两者相辅相成,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基础。
对消费领域市场主体现在面临的困难要有充分认识,对持续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需要去充分认识和把握。
“两贴”政策出台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执行报告强调,要推动金融支持消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积极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满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融资需求,也是为了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这为增强消费者融资要求提供了坚实基础。
再次,是金融支持政策要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服务。
执行报告强调,近期中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提振消费的宏观调控思路也在逐步有效落地,这些方面对物价的合理回升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企业的“补贴”是市场行为,但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果超出了这一范围,或者一味使用融资手段去实现“补贴”,那就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考量,该禁止的禁止,该处罚的要依法依规处罚。当企业不再“内卷”,而是专注于创造真实价值,供需关系自然会得到改善,那么物价合理回升也就有了更坚实、更可持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