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为加快推进长三角氢能源绿色发展、铸就氢基绿色能源绿智融合示范基地、打造氢能源产融创新和绿色解决方案、推动“大能源”专业人才队伍跨学科融合教育,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届绿氢产融发展论坛当日在长宁校区举办,主题为“绿动全球氢启未来”,近300位绿氢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畅论绿氢产融发展蓝图。

图为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论坛正式发布《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产融创新研究(2025)——构建绿智融合的中国氢基绿色能源产融体系》。该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和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主编,内容包括驱动未来氢基绿色能源产融投资机会、系统创新驱动氢能产业、“电-碳-氢”耦合市场化机制、创新技术加速氢能发展等篇章。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专家团再扩容,研究实力持续提升。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院长孙予罕等6人获聘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高峰围绕风浪能量收集界面拓扑设计、风浪能量收集转换机构设计、风浪复合发电场设计等,讲解了新型海上风力和波浪一体化发电装备的研究前沿成果。作为学术带头人,他现场介绍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团队研发的六足导盲机器人,可应用于核电救灾、电力巡检、助老助残等多场景。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胡洁以《打造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战略》为题,诠释了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发展4.0解决方案,并以赋能中国绿色智能科技人才培养为主线,对打造“大能源”和“大信息”高端人才作出展望。
此外,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傅育文展示了围绕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构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绿氢生产的柔性调节与秒级响应。上海盛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道洪阐释了打造长三角区域氢能一体化市场样本的重要性,建议发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开放程度高、金融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政策协同灵活等优势,为全国绿氢商业化产业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投融资新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忻雷以《打造中国碳氢交易资产和价值创新实践与思考》为题,倡议构建安全高效的绿色共享“高效能源互联网”及“电-碳-氢”耦合的绿色碳氢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全国绿色碳氢市场化机制建设。
此次论坛的举办,体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对“大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与研究深耕。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表示,将充分利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专业力量和平台优势,着力打通绿氢领域的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之路,推进氢能人才培养、产融协同创新及绿色解决方案落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