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港股IPO和配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年内累计有55只新股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1298.53亿港元,规模同比增长569.10%;配售256起,募资额达1892.89亿港元,规模同比增长466.12%。
“香港市场的表现领跑全球,获得国际投资者的热切关注。”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8月12日发文表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部分吸引了来自北美、欧洲、中东等地的长线基金、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
国际投资者为何竞相参与港股IPO和配售?
首先,香港已成为全球资本首选目的地之一,其“超级联系人”地位凸显。
在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与金融科技变革加速的背景下,香港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资本市场生态,积极发挥香港金融市场内联外通的作用。目前,香港市场已成为内地企业“出海”集资的重要平台,是内地与国际资本间的关键桥梁。香港聚集了多家全球对冲基金,这些基金通过参与港股IPO、配售项目,分享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消费等企业的成长机遇。
另外,外资企业积极利用香港市场这一“踏板”进军内地。例如,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生物科技企业MirxesHoldingCompanyLimited(简称“觅瑞”)、泰国椰子水企业IFBHLimited今年均在港交所上市,为进一步打开内地市场创造机遇,同样印证了香港的“超级联系人”功能。
其次,港股上市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进一步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港股IPO。
例如,8月4日,港股交易的最小价位变动迎来第一阶段调整,旨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定价效率。港交所IPO新规也在同日正式生效,通过优化建簿配售比例、引入基石投资者机制A机制B(分阶段锁定的配售安排)以及分层化的公众持股门槛,构建更稳固的定价与分配秩序,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港股IPO定价。
港交所系列“组合拳”有助于夯实港股优质企业的质量与港股市场流动性的基础,让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上市后获得更高估值,也让国际投资者更便利地享受优质公司的增长潜力。
最后,全球资本“再平衡”下,配置非美元资产趋势加强,推动国际投资者通过港股配置中国优质资产。
国际资金流向,一方面揭示投资者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市场情绪的温度计。今年以来,包括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全球长期投资者逐步加大参与力度,通过基石投资“提前锁定”中国优质资产。以往的IPO项目出现3家基石投资者已属不易,今年部分优质IPO项目则吸引了15家以上的基石投资者,IPO基石份额难求,10亿港元以上的港股配售项目也备受青睐。
例如,在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蓝思科技等IPO项目的基石投资人名单里,出现了中东主权基金科威特投资局、新加坡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欧洲长线基金施罗德等国际资本的身影。
展望未来,在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成效加速显现、机构配置非美元资产趋势加强的背景下,香港将持续吸引全球高品质企业与耐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