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回落至1.6%,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约4%至5%,且投资实物工作量保持稳定。这组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显示出投资结构的系统性优化,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穿透数据表象,投资领域结构优化特征显著。其一,过去投资讲的是“有没有”,现在讲的是“好不好”。前7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实现较快增长。细看内部结构,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高端行业投入加大特征尤为鲜明,纺织服装服饰业、汽车制造业等“老面孔”跑出高增速;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端行业同比增速分别达33.9%、16%。
其二,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两重”建设持续推进,为投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显著,前7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6.2%,拉动整个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通过更新设备,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三,能源绿色转型投资稳步增加。前7个月,太阳能、风力、核力、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同比增长21.9%,成为经济绿色转型的“压舱石”。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还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我国投资潜力大后劲足。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还有巨大提升空间,投资潜力巨大。同时,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进程,对应的是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资需求。
政策端也在精准发力,以改革激发有效投资,一方面,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激活民间资本,通过REITs、产业基金等工具拓宽融资渠道,让民营企业敢投、愿投、能投。这些政策举措将助力投资潜力释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两重”建设等政策持续发力,叠加新质生产力培育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乘数效应,中国投资有望在结构优化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