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8 03:18:51 股吧网页版
前沿赛道竞相破土 未来产业拔节生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量子科技到脑机接口,从“人造太阳”到深空探测……当前,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如同一颗颗精心培育的种子,竞相破土、拔节生长,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不少地方正加快绘制产业图谱,厚植创新沃土,拓宽应用场景,推动未来产业加速生长、枝繁叶茂。

  实验室长出产业“新物种”

  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深空探测实验室,一台特殊的3D打印机正在运转。科研人员研制的这项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让在月球就地取材“盖房”成为可能。

  “简单地说,就是可以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洪伦介绍,利用该系统制成的月壤砖具有强度高、隔热性好等特点,可以满足月球科研站的交通道路、设备平台和建筑物建造需求。

  牵头研制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研发月壤水冰提取技术……近年来,深空探测实验室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孵化产业“新物种”。

  深空探测实验室理事会办公室主任李航介绍,实验室积极谋划培育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产业方向,已经带动吸引航天联志、昊盛集团等一批商业航天公司和项目落户安徽,总投资额超百亿元。

  在合肥聚变堆园区,一个个巨大的实验室里,正在测试安装“人造太阳”的不同关键部件。目前,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已经进入总装阶段。“BEST将在第一代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基础上,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委书记叶华龙说。

  “核聚变产业相当庞大,对上游产业来说,BEST装置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应用场景。”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表示,他们正致力于将可控核聚变技术由科学实验阶段逐步提升至高成熟度的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水平。

  放眼全国——在湖北,湖北实验室30项亮点科技成果日前集中发布,涵盖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在江苏,4家省实验室分别聚焦网络通信与安全、深海技术科学、深地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等开展前沿性的原始创新……

  从低空到深空,从未来制造到未来能源,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前沿赛道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而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正源源不断地孕育出新产业。

  产业链擎起发展“新高地”

  科技创新引擎轰鸣,未来产业蓬勃生长。

  在安徽省合肥市,有一条闻名遐迩的“量子大道”。这里集聚了30余家量子科技龙头企业,涵盖量子计算、通信和测量三大领域,是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技高地。

  走进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厅,量子科技的发展图景映入眼帘。只要更换一张量子安全SIM卡,就可以使用量子加密技术来保护消息、语音等通信内容的安全,该项量子密信密话已在政务、金融等场景接入应用上百个,用户规模接近600万。而融合了量子加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量子云印章,已经在安徽、北京、陕西、黑龙江等地的政务审批、乡村治理、财务审计、企业流程管理等场景推广使用。

  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实现商用落地;类脑智能、生物基材料实现产业化;基因编辑治疗进入临床阶段;深海空天开发技术加速孵化转化……在中国产业版图上,未来产业正如耀眼星群,熠熠生辉。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研究(2025)》显示,2024年我国未来产业产值规模约为11.7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3.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

  “当前各地未来产业呈现‘多极突破、链式创新’态势。政策端通过专项规划明确赛道,企业端以场景应用倒逼技术迭代,形成‘技术-产品-市场’的正向循环。”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

  近段时间,不少地方加快绘制未来产业图谱。其中,四川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生物、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超高速轨道交通、深地科学等八大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上海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南京发布《南京市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提出2027年建成领域科研与转化高地、2030年跻身全国产业创新高地。

  “育沃土”打开市场新空间

  专家认为,当前多数未来产业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也有部分产业技术领域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突破。绘制未来产业图谱不是简单叠加赛道,而是通过场景创新将技术潜力转化为市场价值。

  “各地加快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拓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场景,旨在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场景应用驱动创新落地,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接续动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

  在朱克力看来,拓宽应用场景是破解未来产业造血能力弱的核心抓手。这种场景驱动创新的模式,既能避免技术路径选择的主观性,又能通过真实需求倒逼技术成熟,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不过专家也指出,目前,各地在发展未来产业方面还存在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和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以及整体创新投入不足、产业链韧性偏弱和要素协同支持不够等问题。

  朱克力说,当前未来产业发展面临三大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定位同质化,部分地区盲目跟风布局热门赛道,导致资源内耗与恶性竞争。二是技术转化断层,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存在“死亡之谷”,部分领域商业化路径仍不清晰。三是生态协同不足,产学研用各方存在“信息孤岛”,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错配。

  对此,朱克力建议,政策端应建立“负面清单+正向激励”机制,对重复布局的赛道限制资源投入,对差异化赛道给予税收、土地等政策倾斜。技术端应完善“揭榜挂帅”制度,形成“需求导向”的研发模式。生态端应构建“产业联盟+创新联合体”,形成“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的闭环生态。

  刘向东提出,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投入,完善未来产业投入机制,支持因地制宜布局未来产业前沿领域,加快推动高成长性创新型行业和企业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围绕场景拓展行业应用领域,确保未来产业发展不断档、不掉队;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未来产业成长的制度环境,包括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实施“靶向引才”工程、建立未来产业风险评估与容错机制、创新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