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推动下,非洲和中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在去年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非中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非中命运共同体,非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非中之间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负责推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我注意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大陆的推进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不断焕发活力,非洲国家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随着大批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越来越多非洲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非中合作。2024年,非中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目前,我和一批来自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学者与非洲国家驻华使馆、民间商会等机构保持合作,增进彼此理解,为非中关系发展贡献智慧。2019年以来,我们参与了历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设立展台宣传非洲特色物产。我们积极与中国电商平台洽谈入驻事宜,推介“非洲制造”,让更多非洲企业分享中国市场的红利。在2025秋冬上海时装周上,我带着来自12个非洲国家的22个设计师品牌来到上海,向中国观众展示非洲时尚产业的魅力。
回顾中非合作历程,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中国会充分考虑非洲国家的需求和能力,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合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非洲国家大都处于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是非洲国家的普遍期待和迫切愿望。完善基础设施能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提供就业、改善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多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新建和升级近10万公里公路、超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有效推动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国以非洲的需求为驱动进行合作,也促使其他国家在开展对非合作时更多考虑非洲国家的需求。在中国的带动下,更多国家表示“愿意倾听非洲声音、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谈及非中合作时炒作所谓“债务陷阱”论调,这是毫无根据的。中国始终是促进非洲大陆发展的真诚朋友,总是在非洲国家最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切实增强非洲国家的内生发展动力。当非洲国家面临困难时,中国支持减轻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中国的缓债金额是最大的。
非中合作历经岁月洗礼,更显蓬勃生机。当前,以抬高关税壁垒等为手段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同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非中应共同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以非中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全球变局的不确定性,推动非中合作继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