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软实力排名从2024年的全球第三跃升至第二,在八大支柱中的六项及三分之二具体指标上实现显著增长。
软实力,体现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近年来,从《哪吒2》登顶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到《黑神话:悟空》斩获国际游戏大奖;从深度求索AI大模型惊艳世界,到“中国游”“中国购”吸引全球游客,中国不仅以经济腾飞重塑全球格局,更以日益强大的软实力润泽世界。
引力持续提升
中国软实力快速提升,有赖于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创新力。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擦亮中国文化名片。
依托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具有高度文化象征性的国家形象符号,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顶层设计走向深入实践。通过整合文化遗产、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文旅融合,国家文化公园守住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也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网剧、网文、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圈粉海外消费者。截至2024年11月底,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已上线约60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累计海外访问用户近3亿;微短剧海外应用数量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产品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游戏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高达185.57亿美元,特别是以《原神》为代表的手游和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3A游戏的爆火,为国产自研游戏的海外出圈带来契机。
网剧、网文、网游三大数字文化载体以创新表达、技术赋能和产业协同打破文化壁垒,不仅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飞跃,更成为彰显中华文化感召力、传播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既底蕴深厚又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中国文化出海还呈现出从单一产品输出到生态系统构建,从传统文化展示到现代价值共鸣的转型。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以文化共鸣和产品创新打开海外市场;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展现中国潮流趋势和消费文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西方用户。这些生动案例不仅实现了商业成功,更推动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立体化提升,为全球文化贸易格局注入全新活力。
中国文旅市场的蓬勃生机,是文化吸引力的具象表达。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达32.8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消费总额突破3.15万亿元。与此同时,境外游客在华“即买即退”的离境退税销售额和退税额双双增长90%以上,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量的71.2%。
理念广受认可
近年来,中国发展理念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举办的各类发展培训班,吸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朋友踊跃报名;来华访问时,不少国家政党政要还特别从紧张的行程中挤出时间“下乡”“进村”,希望听到更多中国发展故事。
“当前全球面临增长乏力、分配失衡、社会撕裂、环境恶化等多重困境。中国发展理念与相关实践,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解决这些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悦表示,特别是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展示了发展路上“升级打怪”的全新“玩法”。这些立足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经验,对于广大面临同样发展难题的国家来说,既有情感的共鸣,又有实操的可行性,成为转型经济体突破发展困境的重要参照系。
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国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至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增长24.7%……这不只是数字的震撼,也让更多国家看到了“逆袭”的可能。乌兹别克斯坦在全国各州、市试点推广中国减贫经验,国内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泰国第四大人口府孔敬府借鉴中国精准扶贫理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官员表示,中国不仅让世界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看到脱贫的可能,更提供了解决贫困问题的勇气和经验。
在全球气候危机与绿色转型压力下,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经济平衡环境与发展,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对中国统筹协调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尤为赞赏,多次引用“两山论”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绿色发展经验。埃塞俄比亚前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表示,中国尽其所能向非洲国家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为非洲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技术、能力建设等切实支持。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亟需把握战略机遇,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再次做出表率,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挖掘经济新动能。从中国制造“新三样”圈粉全球、DeepSeek横空出世,再到机器人齐聚跑半马刷新认知……中国创新活力不断涌现,吸引越来越多国际人士积极探讨中国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去年就有1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到创新之都深圳参观科技企业。
提供中国智慧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在当今历史转折关头,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中国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理念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再次彰显了在世界乱局中主持公道、在重大关键时刻担当作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蕴涵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展现出的是宽广的人类情怀和强烈的担当精神。”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多次写入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三大全球倡议提出以来,也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承诺和对联合国的支持”。厄瓜多尔前总统拉索表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探索自由与和平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中国不仅提出美好愿景,更有如何践行的智慧。万喆表示,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了全球协作的新模式,不断丰富着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案和途径。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机制化建设,到覆盖项目融资、环境评估、数据安全等多领域合作标准体系建立,再到构建绿色、创新等新兴领域多双边合作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共同繁荣之路,不断为国际合作提供新范式,以切实行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播撒进世界人民心中。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这些中国方案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使中国的大国担当赢得广泛国际赞誉。近年来,多项国际调查都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向关注正在持续攀升,从“看好中国”转为“信任中国”。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参与全球治理,在与不同文明的相遇相知中交融互鉴,为应对时代之变提供智慧启迪,为人类社会的持久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