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受美国政府压力,意大利可能对多家意企的中资持股比例设限制。此前,美国政府还曾对意大利一家轮胎企业发出所谓“安全警告”,声称其产品搭载的中国技术存在风险,因而在美销售可能受到限制。这是美方一些人破坏国际经贸正常合作的惯用手法:通过政治干预或舆论施压,破坏正常的市场合作关系,达到遏制他国发展的目的。
经贸合作应遵循市场原则,谁参与、如何合作,应由当事国基于自身利益和市场规律作出决定,任何第三方都无权横加干涉。美方一些人罔顾这一基本常识和国际共识,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把合作关系工具化,剥夺他国的自主决策权,迫使他国在阵营对立的框架下选边站队。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破坏了国际经贸合作秩序,严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性,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发展权利和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础。
中国一贯主张,国际经贸合作应基于公开透明、平等协商的市场规则,秉持不干涉内政、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中国与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合作,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国进行投资,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拓展了自身的市场空间。在希腊,中国企业助力比雷埃夫斯港从“濒危港口”变成地中海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在塞尔维亚,中国企业的投资帮助钢铁厂恢复生产,带动了当地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在非洲和东南亚,中国承建的铁路、公路、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显著改善了交通和能源条件,促进了地区互联互通……近年来,国际社会已形成一个普遍共识:中国的对外经贸合作不仅给各国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让各方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机遇。
一些受到美方压力的国家应当清醒认识到,信用是国际经贸的基石。在对外合作过程中,坚持立场独立、政策独立,基于事实和本国利益作出判断,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增长,也能向全球释放独立自主、尊重规则的积极信号。反之,如果片面迎合外部压力,违背契约精神,随意改变合作条件,就会让国际投资者对其政策稳定性和市场可预期性产生怀疑,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多边合作是应对当前风险挑战的正道。面对某些国家的霸权行径,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团结协作,坚持开放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形成发展合力,共同维护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国际经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