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18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基建领域大单频现产业创新亮点纷呈
佳电股份近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子公司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中核(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确认为山东海阳辛安核电项目1、2号机组反应堆冷却剂泵设备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6.089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1个月上市公司公告重大合同项目超130个,涉及逾60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基建领域大单频现,多个十亿级项目撑起“基本盘”;产业创新亮点纷呈,体现经济向“新”力;海外项目多点开花,成为上市公司增长重要引擎之一。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重大合同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各行业发展景气度。上市公司订单在手,有利于其后续业务增长。展望未来,机器人、数字化、医疗等相关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半年报披露如火如荼公募基金提前布局绩优品种
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进入高峰期,公募机构对绩优股的布局也随之曝光。绩优公司历来是公募机构的重仓品种,部分半年报预期较好的公司也得到了公募机构的提前布局。机构人士表示,半年报对于选股逻辑的验证和调整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半年报挖掘业绩较好但基本面回升逻辑尚未被市场发现的细分方向。展望下半年,市场有望进入场外资金持续流入与市场不断上涨的正向循环状态。
·股票策略领跑业绩榜私募继续看好结构性机会
2025年前7月,私募证券基金业绩整体亮眼。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该机构监测到的11880只私募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达11.94%,其中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数量达10332只,占比高达86.97%。股票策略以14.50%的平均收益率领跑私募五大策略(股票策略、多资产策略、组合基金、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债券策略),近九成产品实现盈利。在结构性行情持续深化、股指保持强势运行格局的背景下,近期私募行业维持高仓位运行。一线私募机构普遍认为,虽然市场存在一定高位整固要求,但科技成长、消费复苏及政策受益领域的结构性机会值得持续布局。
·中国神华回应千亿资产重组:将实现“1+1>2”战略倍增效应
8月15日晚,中国神华披露向控股股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资产的交易预案。本次交易共涉及13家标的公司,业务覆盖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公告显示,中国神华A股股票将于8月18日复牌。“本次重组不是简单规模叠加,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1+1>2’的战略倍增效应。”中国神华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从实质上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源储备、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全产业链协同,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并筑牢国家能源基石、提振市场信心。
上海证券报
·楼市政策持续优化“上新” 多地加快部署城市更新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地持续优化楼市政策,力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同时,加快部署城市更新,不断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专家表示,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开展城市更新,有助于存量提质增效、激活内需,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人形机器人走上“竞技场” 产业经历场景落地大考
8月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圆满闭幕。来自16个国家、280支参赛队伍带来的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在三天时间里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等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全面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人形机器人产业经历了一次场景落地的全面大考。大会主办方透露,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比赛期间,记者采访多名行业人士、业内专家及参赛企业获悉,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应用场景是比赛的核心看点,赛事的举办有利于促进行业交流,推动研发团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技术验证,加速产品迭代。
·A股市场走势强劲逾六成翻倍股系基金重仓
近期,A股走出强劲的上涨行情,市场涌现越来越多“翻倍股”。从此前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来看,逾六成翻倍股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站在当前时点,公募基金普遍看好后市,认为多重利好因素将驱动A股估值进一步修复,其中科技创新、医药生物等板块值得重点关注。随着翻倍股持续增多,翻倍基的数量也显著上升。截至8月14日,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A、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等基金近一年净值涨幅均超过100%。
·基金近1个月调研3800次相关标的股价涨幅跑赢大盘
随着A股市场情绪的不断升温,公募基金的“掘金”力度持续加码。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公募基金合计调研次数超3800次,逾150家机构参与调研。从近一个月公募调研行业来看,TMT、医药行业备受青睐。尽管这些行业今年以来已有较高的涨幅,但公募对它们的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其间,共有63家电子行业公司获公募基金调研,累计调研次数达577次,热度明显领先于其余行业。医药生物紧随其后,共有47家公司被公募调研近500次。此外,计算机、通信、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也较受公募基金青睐,鼎通科技、中际旭创、百济神州等相关公司,公募调研次数均超60次。
证券时报
·险资运用规模突破36万亿股票投资创新高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达到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持续提升。两类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高点。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合计投资股票的资金余额超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近1万亿元。
·押注中国资产重估大势百亿私募频现A股十大流通股东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的调仓动作也浮出水面。目前,已有12家百亿规模私募旗下产品出现在18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超180亿元。其中,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再度加仓安琪酵母,6月末持股市值升至12.3亿元。同时,冯柳还小幅减持了海康威视和东诚药业;睿郡资产新进入道氏技术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银叶投资新进入浩欧博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此外,新锐机构乐溪私募斥资超5亿元新进九号公司,成为其第五大流通股东。
·港股定价谁主沉浮内资ETF跃跃欲试
ETF正在重构部分港股核心板块的定价体系。8月15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358.76亿港元,单日净买入金额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的新高。截至当日,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已达到9389亿港元,继续刷新年度纪录。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主题ETF在南下资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显示,年初至今,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的9只股票型ETF中,有6只为港股主题ETF。资金不断借道港股主题ETF买入港股,并推动港股估值修复,在一些行业板块中逐步争夺定价主导权。
证券日报
·年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同比增68.42%
今年以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央企、地方国企)并购重组案例增多。截至8月16日,年内共有63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方案,合计1029单,同比增长10.29%。其中,32单为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68.42%。业界认为,政策暖风劲吹,央地国资专业化整合加速,优质资源加速向上市公司汇聚,助力上市公司做强主业、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成为并购重心,助力上市公司转型和产业升级,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
·代销新规即将实施已有银行抢先行动
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已进入落地倒计时。在不足两个月时间里,银行机构正抓紧调整代销业务模式。记者注意到,近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连续两日公告披露,分别终止与“华为钱包”“宇通生活”两大第三方渠道平台的基金代销业务合作。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既是商业银行对代销新规的及时响应,也传递出银行正全面强化合规经营、回归自主渠道管控的明确信号。预计其他银行也会基于当前代销业务模式评估适当、合理地调整方向。长期来看,代销新规的实施将推动银行代销业务模式的系统性重构,倒逼银行完善代销模式及链路,提升业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PCB企业加码布局高端产能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PCB(印制电路板)行业景气度高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高端产能。例如,8月15日晚间,生益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投资总额约19亿元用于智能制造高多层算力电路板项目,其中包含吉安二期项目已投入的厂房建设、设备等费用。据公告,该项目聚焦智能制造高多层算力电路板领域,旨在满足服务器、高多层网络通信及快速发展的AI算力等中高端市场需求。8月14日,科翔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用于智恩电子高端服务器用PCB产线升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对记者表示:“目前PCB正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新应用需求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正朝着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且高端产品迭代周期越来越短。企业通过投资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构建先发优势,推动我国PCB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