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8月18日电(记者吕光一)证监会官网日前发布消息,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已在广东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记者注意到商业航天企业上市进程加快,除了中科宇航之外,近期已有数家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政策红利到来
商业航天产业主要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 、深空探测以及空间站五大领域,目前市场以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企业为主。此前已有多家行业内企业启动IPO,但进展有限。长光卫星2022年启动上市辅导备案,但是已于2024年终止IPO进程。国星宇航在今年初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但目前招股书失效。火箭公司星际荣耀在2020年底启动上市辅导备案,目前尚未到披露招股书的阶段。
今年1月,星图测控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商业航天领域“第一股”。7月29日,证监会官网披露,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箭航天)在北京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8月1日,江苏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此番商业航天企业再次“扎堆”开启上市进程,主要是受益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第五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这一通道在2023年夏季后进入实质性暂停。今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套标准并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过去,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生物医药行业,而这次重启,明确了会将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第五套标准重启以来,对企业科创板上市进程催动明显,近期禾元生物、北芯生命、必贝特、泰诺麦博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IPO均获重大进展。
商业化落地更进一步
商业航天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从技术验证、商业化运营、到最终实现盈利,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目前头部商业航天企业仍处于亏损阶段。此前碧桂园在出售所持蓝箭航天股份时曾公告:蓝箭航天2024年、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10.15亿元和11.77亿元。中科宇航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股权转让的挂牌信息显示,2024年净亏损7.48亿元。
根据赛迪智库预测,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进入转型升级期,产业链各环节中,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应用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加速崛起,有望在 "十五五" 末或 "十六五" 时期迎来产业成熟期。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我国规划了三个“万星星座计划”——GW星座、千帆星座和鸿鹄-3星座。其中GW星座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千帆星座实施主体是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鸿鹄-3星座由蓝箭航天主导。根据规划,GW星座将在2035年前完成12992颗卫星部署,千帆星座将在2030年底前部署1.5万余颗卫星。鸿鹄-3星座计划在160个轨道平面共发射1万颗卫星。
2025年7月底以来,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明显加快。7月27日、7月30日、8月4日,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06组、07组卫星分别发射成功,相比以往至少一个月的发射间隔期,发射频率明显提高。
7月23日,垣信卫星发布2025年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招标共计7次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包括4次一箭10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和3次一箭18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服务交付周期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6年3月。
发射成本高企一直是制约商业航天发展的瓶颈,传统火箭发射成本约10万元/千克,目前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布局大型液体火箭并开展可重复使用试验,将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国盛证券分析师张一鸣认为,2025年下半年将首发试射的商业火箭各项性能优秀,成本合理,持平猎鹰九号。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力箭二号、智神星一号等新型可回收火箭将在2025下半年迎来自己的首次试射。成本方面,猎鹰九号单位发射价格约3000美元/千克,我国这批商业火箭也控制在3万元/千克以内、大部分载荷可达到10吨及以上,完全满足星座部署的使用需求。
在产业应用方面,2025年以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传统运营商纷纷推出卫星通信服务业务,传统卫星通信服务商中国卫星也推出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中国电信发布的《天通卫星终端产业发展年报》显示,电信与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知名手机制造商联手共同推出了21款支持卫星直连功能的智能手机,至2024年年底,销售总量已破1600万台。
中航证券分析师王宏涛等认为,以天通卫星为代表的手机直连卫星正从应急通信工具逐步升级为全域覆盖的常态化服务,其终端普及、场景创新、国际拓展及技术突破将共同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