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包东喜通讯员高翔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作为正赛的外围赛,16日,经过四场角逐,由13名大四本科生组成的华中科技大学HUSTROBOCON机器人战队一举斩获篮球赛亚军。

“非常可惜,之前一直是平分,最后因为对方有先攻优势,多了两次运球机会,才以微弱优势赢得比赛。”参赛选手机械学院大四同学杨皓然不无遗憾地说。据介绍,此次赴京参赛的华科代表队带着两台机器人参赛,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花了8个月的时间进行设计、研发、测试与迭代。本次比赛由两台机器人组成功防组合,与对手进行二对二篮球比赛。每节比赛4分钟。

据指导老师赵兴炜教授介绍,此前几年,ROBOCON机器人战队相继参加了机器人插秧比赛、投环比赛,今年又参加了篮球比赛;因为成绩突出,此次北京大赛被组委会邀请参赛。相比插秧与投环,篮球比赛除了投篮还讲究攻防与配合,难度大得多。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周儒弘参加了2024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和本次比赛。他介绍:“每年比赛题目是不一样的,都是新的赛季。我们团队都是要从零开始准备的。2024年、2025年都是全国亚军,团队最好成绩是2011年拿到的全国冠军。”

据介绍,华中科技大学HUSTROBOCON机器人战队13名同学来自机械学院、自动化学院、护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团队使用了先进的传感器、精确的算法、高性能的芯片、高速的电机、智能手柄、稳定的机械结构,来实现机器人的精准感知定位、动态避障、运动控制等。

本次应邀参加表演赛的八所高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山东交通学院。

“我们的比赛项目主要是一个本科生的项目,而丁汉院士主要是实验室项目。我们这个是一个对抗性比较强的比赛,机器人队伍直接上场一对一PK,这与其他论述类或者讲PPT类的比赛,还是挺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锻炼了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因为我们之前都是完全的自主设计,除了那些硬件版之外,其他的所有的结构、算法等,都是我们要自己从零开始去搭建起来的,包括把我们所学的一些知识能够得到很好地运用。其次,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机器人设计指数其实是比较理想化的,但是在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其实很多的理想模型在现实中没那么理想。所以,我们会去思考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这场比赛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锻炼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能力。”周儒弘说。

“我9月份就要去清华大学读博。这个比赛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的机器人在结构设计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机器人性能受限制的重要原因在于材料的性能是不足的。这让我发现了一个可以去努力突破的一个点,我找到了以后读研的一个方向。”周儒弘介绍,该团队队员基本上未来会继续攻读研究生。
该校机械学院机器人方向大四学生韩吉畅首次参加邀请赛。“这次比赛能够开阔我的视野,不只是看到本科比赛圈的各个圈友,还能看到很多企业和研究所做的机器人。大学期间做了这么久的机器人,确实也给我本科的工作一个很好的收尾。”
据悉,除了指导学生们研发投篮机器人外,赵兴炜教授是丁汉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主要工作是研发生产荆楚系列人形机器人。赵兴炜教授称,荆楚一号和荆楚二号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阶段。相比之下,荆楚二号的续航能力更长,功能更强大,尤其是手的操作性能更灵巧。并且,团队已经开始与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将荆楚二号投放在生产线上进行功能测试,不久就能在生产线开始干活了。
(受访团队供图)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