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182.0万人次、货邮运输量86.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6%、3.9%、15.3%,总体运输规模进一步扩大。
运输规模创下新高的同时,“反内卷”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8月14日,中国航协发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直击行业痛点。
《公约》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措施。倡导各企业严格遵守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杜绝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恶意竞争行为(如低于成本价倾销、虚假宣传等),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对此,民航新型智库专家林智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航协发布的公约,反映了各家航空公司反内卷反价格战的鲜明态度。但要彻底扭转价格战局面,要取得“反内卷”的突出的效果,还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措施,靠自律是不够的。对于《公约》的约束力,中国航协表示:“对于违反公约规定的行为,中国航协将予以提示、督促整改及专业指导。”
“旺丁不旺财”
民航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客运方面,7月国内航空市场完成旅客运输量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规模创历史新高。
货运方面,7月国内、国际货邮运输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47.9万吨,同比增长10.8%;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8.8万吨,同比增长21.5%。

民航专家李瀚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对于中外旅客来说,暑运是传统的旅游旺季。国际航线客运量增长,展现出中国作为出境游客源地的强劲韧性,和作为入境游目的地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
货运方面,由于中美贸易关税战在5月获得了三个月的缓和,市场在对8月份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下,选择在7月份“抢运”商品到美国。因此,7月份的国际货邮运输量大涨。
而在民航新型智库专家林智杰看来,民航7月份的市场情况不及预期。“客运增幅4个百分点,还是在票价下滑的情况下实现的,总体是以价换量,不及预期。消费信心有待提升,同时高铁的分流效应越来越明显。”
尽管运输量再创新高,但“旺丁不旺财”的隐忧仍在。2025年半年报显示,三大航的亏损仍在继续。
中国国航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7亿元到-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27.82亿元,今年上半年至少减亏5亿元。中国东航预计今年前6月归母净利润则为-12亿元至-1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68亿元,至少减亏11亿元。南航预计净亏损13.38亿元到17.56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2.28亿元对比,亏损规模有所扩大。
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国航称是因市场供给不均衡、客源结构下沉、高铁网络冲击,以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等因素影响;南航则表示,受旅客结构变化、高铁冲击、国际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供应链不畅以及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经营压力依然巨大。
尽管暑运来临,但机票价格同比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信达证券交运研究团队8月17日发布的报告指出,7月行业平均票价同比下降8.8%,票价表现较弱。报告预计,行业运力供给有望收缩、需求有望随经济复苏逐渐增长,进而对票价形成有力支撑,价格上涨。
“反内卷”政策加码
一边是航司亏损,另一边,民航业“反内卷”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今年1月举行的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要在2025年完善航空运输市场监测预测,常态化开展市场供需态势分析研判;规范重点时段和特殊情况航空运输价格行为,加强价格收费监管,维护航空运输市场价格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年来民航工作会上首次提到“加强价格收费监管”。
时隔半年召开的2025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将“加快构建民航领域统一大市场,综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列入2025年下半年民航工作,对“反内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晓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民航业内卷式竞争的形式很多,核心是运力投放过度,航空公司低价促销,航空销售代理人销售、捆绑搭售、积分票倒卖等行为,扰乱正常销售秩序。
对于危害,李晓津指出,过度低价竞争使机票价格低于边际成本,导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影响服务质量,甚至可能影响安全飞行。航空公司安全运行需要合理投入,而过度低价导致合理投入面临困境。
在这一背景下,行业协会对“反内卷”起到了重要作用。8月14日,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牵头编制的《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正式发布。中国航协表示,《公约》由国内多家主要运输航空公司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是积极响应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具体举措。
在中国航协看来,《公约》的制订与实施,短期将有效遏制市场乱象、规范经营行为;长期将通过规则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最终构建“高品质服务-高信任体验-高能级产业”的良性循环,显著增强航空客运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条款来看,《公约》明确,加大对航空销售网络平台经营者及航空销售代理人执行航空公司公布运价水平、使用条件、退改签规则等的监督管理和检查,禁止未经备案公示的航空销售代理人从事销售代理业务。航空销售网络平台经营者及航空销售代理人,须严格按照航空公司公布的运价、使用条件、退改签规则等规定为旅客提供服务,严禁违规捆绑销售、价外加价。
李瀚明补充道,民航业在和其他交通形式(包括自驾旅游和高铁等)的竞争当中,部分地区的民航企业受到影响较大,不可避免地激化了竞争。通过行业公约,使民航行业内能够相互协调,以避免在行业竞争中腹背受敌。
联运谋增量
对于《公约》提到的航空销售代理乱象,业内已在着手解决。今年3月,南航、东航、国航发布新规:在各航司官方渠道推出机票信息查询验证功能,旅客如发现查询结果与实际不符,可拨打客服热线进行反馈。7月底,航旅纵横推出主打“无捆绑销售”的“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承诺价格公开透明、无捆绑销售、与航司规则一致等。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走出内卷的根本在于发展。《公约》第十一条提出,深挖市场潜力,做大增量市场。具体来看,包括共同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国内航空快线品质,因地制宜扩大快线产品签转服务范围,提升高频旅客粘性;推进民航与铁路融合发展等几条措施。
对于如何扩大市场避免内卷,受访专家提出几点建议。李晓津表示,应鼓励中国航空公司飞往国际。随着中国经济走出去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商务出行与跨境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合理调配干线运力,增加国际航班投放,可满足这一需求。鼓励拓展国际航线,有助于提升我国民航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提升航空公司收益。
其次,应合理调配干线与支线航班运力,避免内卷。李晓津解释称,干线航班连接主要城市,承担大量长途、大客流量运输任务,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支线航班服务于中小城市与偏远地区,为干线输送和疏散旅客。若两者运力调配不当,支线可能与干线争抢资源,拉低干线票价、争夺资源,还会影响旅客出行体验。
最后,国家层面需要合理调配高铁和民航发展速度,避免相互内卷。“高铁在中短途出行上具备时间灵活、车站多覆盖广、准点率高的特点。民航则在长途出行凭借快速优势占据主导。如果缺乏合理调配,二者容易陷入价格战等内卷局面。国家层面要优化民航和高铁分工,优势互补,共建高效、有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