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性别平等、多元包容亦是ESG理念中社会责任的重要内涵。
面对社会发展与职场环境变化的多种挑战,女性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女性领导力?近日,资深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作为2025年第三届“活力ESG”创新论坛形象大使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杨澜深耕女性赋能领域十余年,曾在2023年担任21世纪“活力·ESG”社会责任大使。她所创办的天下女人研究院开发了“梧桐领导力模型”,以梧桐树为隐喻,基于多年对女性企业家需求的洞察,将自我价值感与主体意识构建作为成长根系,融合行为学、心理学等跨学科教育理念。
“女性不应做‘职场工具人’。”杨澜表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ESG理念恰恰为这种全面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女性不应做“职场工具人”
《21世纪》:你的职业生涯跨越媒体、商业、公益等多个领域,从主持人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始终以跨界实践推动社会议题。你如何看待女性在职业发展中突破传统边界的可能性?
杨澜:我的职业经历确实涉及多元领域,从人物专访到女性教育,再到非遗国际化传播等,这种“跨界”源于我对不同行业的持续关注与探索热情。我始终鼓励女性打破职业发展中有形或无形的束缚,这些束缚常表现为性别刻板认知,例如要求女性安静内敛、先家庭后职场等,限制了女性的职场发展和自我探索。因此,我希望通过举办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建立天下女人研究院等平台,助力女性发掘潜力、释放价值。
我在2014年创办天下女人国际论坛时,核心目标是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为女性发声并赋能成长。为此,论坛邀请国内外各界嘉宾分享实践经验,促成深度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更重要的是,论坛构建起“共同体”式的情感联结与支持网络,让每位参与者感受到陪伴与助力。这11年间最显著的变化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从被动唤醒潜能、建立价值认同,到主动奔赴梦想,这一转变印证了性别平等实践的深化。
《21世纪》:根据MSCI《2024年董事会女性代表进展报告》,全球大型和中型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的比例从2023年的25.8%上升至27.3%。你觉得这一数字说明了什么,怎么看待高管能力的培养?
杨澜:这一数字的提升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各界参与度的逐步提高,背后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社会对性别平等重视程度加深的体现。但数字提升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女性在决策层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变革的深度。
在女性高管能力培养上,核心在于筑牢自我价值认同的根基。女性需先建立对自身价值的清晰认知,打破“自我设限”的心理桎梏。2015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相同的经济参与机会时,她们将在2025年为全球年度GDP增加28万亿美元(约26%的增长率),这一数值大约相当于当时美国和中国的年度GDP之和。这说明女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还没有被充分释放,世界未来的答案可能就存在于女性的觉醒和创造力中。
以天下女人研究院的“梧桐领导力模型”为例,寓意梧桐之于凤凰。该模型融合行为学、心理学等跨学科教育理念,并适配本土文化语境,将国内外经典的领导力课程体系和哥伦比亚大学雅典娜女性领导力Athena CORE10©模型相结合。模型以“梧桐树”为隐喻,将自我价值感与主体意识构建作为成长根系;树冠部分明确三大核心能力:学习力聚焦持续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领导力侧重组织协调团队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幸福力则强调在奋斗中兼顾幸福感与生命活力,避免沦为“职业工具人”。
从社会责任维度看,性别平等与女性成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这一模型通过系统化赋能实践,正是对ESG中“S”(社会责任)理念的具体落地,为构建多元包容的社会生态持续注入动力。
善用AI提升工作效率
《21世纪》:AI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塑职场生态。你认为这为女性发展带来了哪些新的内涵?
杨澜: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和波兰国家研究所(NASK)的最新数据,随着人工智能重塑职场,该技术对女性岗位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女性集中的基础研究、助理、服务类等岗位易被AI取代。 这无疑带来了技能转型与职业路径重塑的紧迫挑战。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机遇。我认为,女性特质中开放包容的心态、强大的情感连接与共情能力恰恰构成了AI时代不可替代的“韧性”优势。在心理健康服务、大健康产业、创新教育、身心整合发展以及审美与创意经济等新兴领域,女性的潜能拥有巨大的释放空间。科技始终是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因此今年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将“韧性”作为核心议题,倡导通过学习适应环境、进而引领变革。
《21世纪》:你在日常工作中会使用AI工具吗?对于职场女性借助AI提升效率,有哪些建议?
杨澜:我将AI视为效率工具。例如,在准备演讲时,我会利用它快速搜集背景资料或梳理初步框架。但核心的议题设定、逻辑构建与综合判断,仍需依赖人的智慧。在绝大多数行业,人类的创造力、战略想象力、深度审美以及复杂情境下的共情与连接能力,是AI难以企及的。
因此,我的建议是将AI作为工作助手,但绝不能被其“绑架”。对于职场女性,我建议积极掌握AI工具以优化流程、释放精力,从而更聚焦于需要深度思考、价值判断和人性连接的高价值工作,这正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此外,在人工智能时代,女性企业家、创业者和管理者要终身学习和成长、拥有跨界思维、加强人文关怀、市场洞察、人际交往、团队激励的能力,还需要提升自己的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