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市场在2025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境内ETF总规模已经升至4.77万亿元。其中,股票型ETF规模最大,资产净值约3.5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沪市ETF市场延续高速扩张势头。沪市ETF规模在今年5月份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境内ETF总规模的70%以上。
这一增长源于市场对ETF分散风险、低成本优势的认可,契合“理性投资”的基础。“ETF规模的持续、显著增长绝非偶然,它清晰地反映了各类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和长期个人投资者的入市意愿与信心。”招商基金指数产品管理事业部总监郝政华表示,大量资金通过ETF这种便捷、透明、分散风险的工具流入市场,不仅为A股提供了稳定的增量资金“活水”,更深刻体现了投资者对市场长期趋势的认可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
ETF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彰显“三投资”理念的资产配置价值
近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倡导的“三投资”理念——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正逐渐成为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的行为指南。同时,“长钱长投”策略强调利用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通过跨周期布局降低短期波动,这与“三投资”理念高度契合。
ETF覆盖股票、债券、跨境资产等多元品类,特别是股票指数包含主要宽基、行业、主题等多个维度,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点领域如硬科技和新兴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价值投资”提供坚实载体。在此背景下,ETF产品已然成为公募基金践行“长钱长投”理念的重要载体,为长期资金布局资本市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
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苏卿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ETF市场的蓬勃发展,是“三投资”理念在更广范围内获得认可的实证,也是“长钱长投”机制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体现。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平稳向好,全市场ETF保持了较高的规模增速,表明ETF在机构和居民资产配置中成为更重要的投资工具。”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ETF尤其是宽基类ETF作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份额有显著增长,起到了资本市场“稳定器”的角色。
在长期投资方面,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部负责人钱晶表示,以社保、年金、保险等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ETF配置,“长钱长投”效应逐步显现。
“从发展态势看,ETF规模持续扩容、资金净申购韧性凸显,尤其覆盖大盘蓝筹、高股息赛道及科创领域的品种,更成为长期资金的配置首选。”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罗文杰表示。
ETF产品体系持续优化
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自去年5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资本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倡议》落地以来,参与联名的机构自觉践行依法合规、稳健审慎、成熟理性的投资行为,主动营造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ETF凭借其透明、高效、低成本、工具化的特性,成为公募基金践行“长钱长投”理念的重要载体。
“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100等宽基ETF体系精准覆盖市场核心资产与创新引擎,如同‘压舱石’与‘新引擎’,为长期资本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红利提供了高效、分散的配置工具。”富国基金ETF投资总监王乐乐表示,主题、行业以及跨境ETF覆盖主流指数,助力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捕捉多元机会。
ETF也愈发成为硬科技产业链价值发现的核心工具。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张晓南表示,一方面,科创系列行业主题ETF品类持续丰富,半导体、AI算力、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实现多点开花;另一方面,科创板宽基指数系列日趋完善,精准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配置需求,也有效破解硬科技赛道投资“头部化”与“长尾化”的平衡难题。
债券ETF亦异军突起。年内全市场债券ETF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债券ETF客户群体中不乏长期投资者,体现出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的强劲。”海富通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轶平表示。
展望未来,王乐乐表示,A股指数化投资的规模与占比有望显著提升,ETF的资产配置功能将进一步凸显。
“ETF有望继续作为连接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的重要桥梁。”苏卿云表示,随着投资端改革深化,ETF产品体系将持续优化,指数化投资有望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