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姚宜兵)在行业竞争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陕西化工产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近日,大商所联合陕西证监局主办的“DCE·产业行——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陕西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此次培训聚焦期现结合创新实践,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工具演示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为陕西化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实体企业及金融机构的百余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活动中表示,当前我国化工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独特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正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企业看清价格趋势的“晴雨表”和生产经营的“稳定器”。
据该负责人介绍,陕西作为国家能源化工产业的核心区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煤基烯烃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在全国化工版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助力陕西和我国化工产业有效应对市场发展新形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商所正在实施三大举措:一是将聚乙烯交割区域扩展至陕西,在全国期货定价体系中纳入更多陕西企业的价格信号;二是延链做好创新产品设计,围绕塑料品种探索设计月均价期货,更好匹配产业风险管理需求的多样性;三是深化市场服务,扩大龙头企业“一对一”、产融基地等市场服务举措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化工产业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能力。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培训班上,大商所相关业务人员详细介绍了三个化工品月均价期货的运行机制。与传统期货产品相比,该产品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定价革新,采用月度算术平均价进行结算,与国际贸易主流定价模式接轨;二是年化波动率较低、风险可控,是对传统期货合约的有益补充;三是策略多元,支持跨期、跨品种套利,满足复杂风险管理需求。“月均价期货可以为企业提供阶段性价格参考,呈现少涨少跌、慢涨慢跌等特点,价格曲线更为平滑。”该人士表示。
北京晨实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少游在培训中分析了套期保值内部控制的制度框架。决策机制方面,设立由公司高层牵头的套保委员会,实行“业务部门提议+风控部门评估+董事会核准”三级审批机制。执行过程中,要制订计划,对总资金量、套保比例、最大止损线等进行记录。王少游特别提醒企业要关注202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处理要求将期货盈亏与被套期项目同步核算,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特产石化金融投资总监宋仕威分享了期货衍生品在产业中应用的不同场景。他以实操经验和典型案例讲解了贸易商在期货套保、锁定基差风险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市场研判和不同衍生品优化套保效果;如何通过期货点价、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模式服务上下游客户;如何根据客户生产计划、利润目标、风险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含权贸易方案,将不利风险转移、锁定,然后再嵌入贸易中,帮助客户在熟悉的现货购销模式下间接参与期货衍生品交易。他还针对企业在生产、仓储、销售、研投等环节常用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培训班学员普遍认为,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陕西化工产业在风险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当前,期货衍生品已成为化工企业应对市场波动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月均价期货、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创新金融工具和模式的推出为产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正在改变传统化工企业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对陕西这样的能源化工大省而言,这些工具能够更好地匹配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