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发布了消费券发放计划。记者注意到,除针对暑期市场的短期安排外,部分地方还立足中长期提振消费,推出覆盖下半年的消费券方案,其中不乏数千万元乃至亿元级规模。受访专家认为,本轮消费券投放更为精准,聚焦文旅、餐饮、赛事、演出等服务消费领域,并强化“限期”“满减”规则,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互补,将更为有效地激发市场活力。
去陶陶居品尝正宗粤菜,到参与银联活动的餐厅大快朵颐,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不少居民和游客都对记者表示,手握消费券,无论是精致茶点还是丰盛正餐,都能享受超值优惠。
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广州正在发放“食在广州”政府消费券,释放本地消费需求,吸引国内外游客来穗,激发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活力。该活动自去年底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四轮,结合“同船渡·粤韵广州”、2025广州荔枝文化暨旅游推广系列活动等,打造更多消费场景,目前正在发放第五轮,累计将发放1亿元消费券。
不只广州,近期全国多地都在发放消费券,从发放金额的总体规模来看,其中不乏总规模达千万元甚至亿元级别的消费券。其中,湖北计划于8月下旬开始发放2025年“惠购湖北”暑期零售餐饮消费券,总规模1亿元。据介绍,本轮湖北消费券支持力度更加聚焦,将加大对餐饮行业支持力度,提升餐饮券发放比例,鼓励消费者到店堂食,让消费市场更有“烟火气”。
另外,上海下半年将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放餐饮、旅游、电影、文化、体育消费券;8月11日20时起,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美团、携程、去哪儿、飞猪4家平台发放1000万元成都旅游住宿消费券,各平台也将匹配额外补贴政策推出叠加优惠活动;郑州市于8月5日启动第六届“醉美·夜郑州”消费券发放,发放总额共计2000万元电子消费券,涵盖零售、餐饮、成品油、景区、电影等多个场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地方的消费券重点投向文旅、餐饮、观赛等服务消费领域,各地正着力探索如何优化设计以更有效促进服务消费。她强调,这符合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居民消费正在进入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服务消费并重的转型阶段,服务消费增长潜力大、市场需求旺。
在地方消费券的发放手段上,数字化趋势明显,美团、京东、饿了么以及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成为重要发放渠道,部分城市还试点了数字人民币。记者从美团获悉,今年以来,美团承接了青海、河南、海南等23个省的政府消费券项目,协助政府发放了数亿元消费券。
此外,消费券的发放过程也更为注重杠杆效应,多地设置了“满减”规则,如满180元减40元、满280元减80元、满380元减120元等,带动额外消费支出。
王青还指出,由于消费券发放多采取“限期满减”方式,因此其对消费的拉动效应“立竿见影”,拉动倍数也清晰明了,促消费效果显著。
地方消费券的核销情况也验证了这一效果。广州商务局数据显示,从去年底“食在广州”政府消费券发放以来,截至今年8月11日,已经有累计超过600万人领取,累计核销金额7115万元,核销率约86%,带动实际交易4.09亿元,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
此前,上海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体育消费券累计核销2981万元,共有857家定点体育场馆参与活动,181万人次领券,拉动场馆直接消费9104万元,资金撬动比达到3.1倍,相比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这样来看,当前一些地区加大力度发放消费券,是‘以旧换新’之外一个卓有成效的促消费政策工具。”王青指出,综合影响经济运行的各类内外部因素,接下来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重点是大力提振消费。
综合来看,王微表示,消费券作为一项有效的短期提振消费工具,能显著激发消费活力并发挥杠杆作用。她进一步分析,国家层面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对商品消费的杠杆作用明显;而地方对文旅等领域的补贴,则将有力撬动服务消费,进而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