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9 03:27:20 股吧网页版
债市投资“事倍功半” “跷跷板”效应仅为表象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在权益市场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显著承压。8月18日,国债期货、现券齐跌,长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尤为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债市票息回报难以抵御波动,投资信心减弱。宏观边际变化、配置资金缺位及央行再提“防空转”等因素叠加,令债市呈现低回报、高波动特征。短期流动性虽有支撑,但总量宽松窗口或将推迟。

  债市投资“事倍功半”

  在权益市场强势上涨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呈现加速下跌的态势。

  8月18日收盘,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1.33%至116.09元,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9%至108.015元,5年期主力合约跌0.21%至105.455元,2年期主力合约微跌0.04%至102.304元。现券同样承压,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6个基点至2.053%,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个基点至1.785%。

  市场操作难度上升,票息回报难抵波动。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兼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今年债券市场整体操作难度显著上升。他将市场特征形容为“事倍功半”:投资者一个季度积累的票息收益,可能在短短数日的利率上行中就被完全吞噬。

  他表示,基本面上,部分因素对债市仍有利,但从情绪、估值和点位来看,性价比明显下降,公募基金久期偏长也增加了风险。在股债比较和风险偏好的角度下,债市处于劣势。“以前震荡市还能靠票息获得稳定收益,但在当前低利率水平下,即便票息积累,也很容易被小幅波动抵消。”张继强说。

  在他看来,当下债市进入了一个低回报、高波动的环境,不仅今年如此,明年可能也将延续。相比之下,权益市场、商品市场乃至海外市场都有可能提供更高的回报。

  多因素致债券承压

  事实上,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缺乏持续性上涨行情。除了4月因关税因素引发的一次性脉冲外,整体走势偏弱。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债市调整不仅仅是股债“跷跷板”的表象,更深层原因在于宏观经济与资金配置格局的边际变化。

  市场拥挤叠加宏观边际变化从深层影响了债券市场。深高投资认为,拥挤的债市在面对系统性边际变化时极为脆弱。虽然这些变化并非骤然发生,但方向一旦确立,市场便会主动交易。随着时间推移,通缩压力大幅缓解,社会财富在系统性再平衡中向资本市场集中,需求侧政策虽迟但终将出台。在这一过程中,债市下跌更多是受宏观经济边际变化的推动,而非简单的股市上涨挤压。

  中邮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梁伟超认为,债务周期正处于“出清阶段”,而市场预期改善已经开启。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与企业中长期信贷仍为负增长,但风险偏好已出现修复,非银存款单月新增量为历史次高,与权益市场走强相呼应。

  此外,债市配置盘缺位,性价比不足。中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吕品表示,在经济数据、商品走势一般的情况下,长端和超长端债券依然出现陡峭式下跌,反映出市场对债券资产吸引力的担忧。

  他认为,债券性价比不足主要体现在资产端和负债端两个层面。在资产端,以保险机构为代表的传统配置力量对债券兴趣减弱。在负债端,增量资金同样有限。保险资金更多转向股票和长期股权投资,银行因存款利率下调、居民存款外流而面临资金压力,理财资金增量也不及往年,7月理财规模环比仅增2600亿元,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如果债券的反弹只能依靠股市走弱才能出现,那么说明这类资产在长期维度上机会已经大幅收窄。”吕品说。

  总量宽松窗口或延后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度提及“防空转”,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资金面趋紧,而是政策重心更强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买断式逆回购加码等举措来看,流动性仍将保持宽松,未来更多是通过规范贷款投放和结构性调控实现资金的有效流向。

  财通证券研究所业务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表示,“防空转”并不等同于收紧资金。当前央行更关注“企业—金融”之间的空转,未来可能通过规范贷款投放的量价来约束,而非直接收紧流动性。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央行强调“防空转”更多是出于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量。展望后市,若利率出现快速下行,央行可能收紧流动性以防止债市过度波动,但在当前环境下,收紧必要性不大。

  尽管,短期内流动性仍将保持宽松,但总量宽松窗口可能推迟。多位业内专家预计,央行或通过多种工具平滑财政发债、维护资金面稳定。展望后市,重启国债买卖、降准等政策工具的运用值得关注。

  浙商证券认为,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国内经济判断相对乐观,并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总量宽松窗口或延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加码的必要性下降。报告新增“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的表述,或意味着央行对当前流动性宽松程度较为满意,“防空转”仍有政策诉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