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北京报道
近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在北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投资已超过250亿美元,为巴基斯坦夯实发展基础、加速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他表示,希望两国携手打造走廊“升级版”,将商业合作拓展到农业、矿业、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他说,这些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一些嗅觉灵敏的中国企业已在巴基斯坦早早布局。
“现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重点聚焦工业化、农业、ICT、采矿以及其他技术相关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推动产业间的协作,并鼓励更多科研和教育交流。”哈什米说。
被誉为“亚洲支点”的巴基斯坦是连接南亚、中亚、中东地区的枢纽,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国家。近年来,两国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瓜达尔港、产业合作为重点,构建“1+4”经济合作布局,中巴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边经贸合作硕果累累。中国已连续十年保持巴基斯坦最大贸易伙伴,是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国,稳居巴基斯坦外国直接投资最大来源国,巴基斯坦还是中国重要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之一。
哈什米表示,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将很快对华进行访问,预计双方将签署多份谅解备忘录并发布联合声明。在夏巴兹访华期间,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将于9月4日在北京举办一场高规格的企业对接(B2B)会议,聚焦农业、食品加工、纺织等十大领域,预计将有500家中巴企业参加。哈什米说,“我们将在一天内组织超过5000场B2B会议,创下新的纪录。”
“芒果外交”见证中巴友谊
近日,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在中国农业农村部举办首届巴基斯坦芒果节。哈什米在活动致辞上表示,芒果不仅是巴基斯坦的“国果”,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外交舞台上扮演着独特角色——作为国礼馈赠国际政要。
哈什米称,巴基斯坦芒果的品质非常独特,具有两个关键特征:首先,它们生长在极高的温度下,平均温度约为44-45摄氏度。其次,它们在印度河文明中已有数个世纪的栽培历史,采用了特殊的种植技术。这两个特点让巴基斯坦芒果拥有极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今天我们手中捧着的是巴基斯坦献给世界最珍贵的礼物之一——芒果。它承载着印度河流域的温暖、古老果园的低语,以及中巴两国人民共享未来的期许。”哈什米说,在中巴建交74周年之际,巴基斯坦在北京再次发起“芒果外交”,就是希望让大家见证“伊斯兰堡与北京之间牢不可破的纽带”。
巴基斯坦对华芒果出口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重要的农业合作成果。据悉,通过中巴冷链物流合作,巴基斯坦芒果运输时间缩短50%,损耗率显著下降;通过向巴方提供保鲜技术与深加工设备,中国为巴基斯坦芒果附加值提升(如果干、果汁生产线)做出了贡献; 此外,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设“巴基斯坦芒果专区”,使得单日销量峰值超10万斤,中国消费者好评率达98%。
巴基斯坦参议院财政预算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德维瓦拉在活动上表示,“我们希望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品尝高品质的巴基斯坦芒果,推动双边农产品合作。以芒果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同时,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在农业技术、冷链物流和深加工领域投资,在巴建立加工厂。”
中巴农业合作方兴未艾
芒果在巴基斯坦享有“水果之王”之称,是该国出口创汇的代表品类之一。得益于气候与土壤优势,其芒果品种包括Sindhri、Chaunsa等,香甜可口、风味浓郁,享誉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巴基斯坦的芒果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张庆丰介绍,2023年巴基斯坦芒果对华出口量突破11.5万吨,贸易额达8000万美元,中国已成为巴芒果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通过检疫标准互认、产业链整合与品牌协同,未来三年内巴基斯坦对华出口量有望翻番。
巴基斯坦是全球第六大芒果生产国,拥有超过200个芒果品种,年产量约188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3.5%,但仍有巨大潜力。目前,由于受到物流限制等方面的影响,该国仅6%-7%产量用于出口(约10万至16万吨)。因此,哈什米表示,希望两国企业可以在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冷链物流等领域拓展合作。
“当巴基斯坦芒果遇上中国电商,我们便能谱写包容性增长的新篇章;当祖传的农耕智慧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农业携手,我们便能耕耘出可持续的黄金。”哈什米说,“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对华出口量翻倍至23万吨,同时将出口价值至少翻倍至1.6亿美元,达到过亿美元的规模。”
哈什米对于两国的农业技术合作寄予厚望。“中国在农业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专长,特别是在种子开发、病虫防害以及减轻农药的不利影响方面。先进的肥料技术、高效的灌溉方法以及将人工智能(AI)融入种植和收获技术,可以提升芒果的生产和保鲜能力,确保芒果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新鲜。我们希望在这些领域与中国公司合作。”
除了芒果,他透露,近期,两国农业合作捷报频传,不仅即将完成关于巴基斯坦干果输华的准入协议,还在加快推动巴基斯坦玉米对华出口的谈判。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中国玉米净进口量高达1332.65万吨,这对巴基斯坦玉米来说是一个极为可观的市场。
每周16个航班往返中巴
6月25日,南航新开广州至伊斯兰堡航线,这是南航在巴基斯坦的第五条航线,也是继乌鲁木齐-伊斯兰堡、乌鲁木齐-拉合尔、乌鲁木齐-喀什-伊斯兰堡、广州-拉合尔之后的新航线。新开的广州-伊斯兰堡航线每周执飞三次,此前开通的广州-拉合尔航线每周执飞四次。
哈什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南航增加通往巴基斯坦的航线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两国之间的客流量和货运量都在不断增加,足以支撑航司的运营。现在,在南航的运营之下,每周约有16个航班往返两国,这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便捷的飞行选择,也方便了果蔬等易腐产品的快速运输,为两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
今年3月底,哈什米率团访问广州时表示,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赞赏。希望与广州一道,进一步推动两地贸易和投资往来,深化农业、信息技术、新能源、矿业和纺织业等领域合作,为巴中关系向前发展注入新内涵。
他告诉记者,他十分看好同广东省的经济活力,希望进一步促进广州、深圳等主要城市同巴基斯坦的商业合作。他说,首届中巴B2B会议去年6月在深圳举行。从去年6月到今年8月,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还举办了多场投资路演,其中,有两场就在广州和深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