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赵希源大使接受爱尔兰电台《新闻访谈》(NewsTalk)主持人肖恩·蒙克里夫(Seán Moncrieff)直播采访,就乌克兰危机、中美关系、中欧合作等问题介绍中方立场。
蒙克里夫:关于国际贸易,考虑到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对全世界加征关税,或许爱尔兰应该增加与中国的贸易。鉴于美单边主义行为,中方是否认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受到了威胁?
赵大使:今年4月我也曾在这里参加NewsTalk电台的“Pat Kenny Show”直播节目,当时我已清晰表明了中国对于美滥施关税的立场和态度。经过多轮谈判,当前中美双方同意继续暂停互征关税,就解决彼此经贸关切取得了一些进展。中美也已建立了协商机制,未来将继续就经贸议题开展磋商,为世界带来一些确定性。
蒙克里夫:在双边关系中存在分歧很正常,欧中之间在电动汽车和乳制品出口等问题上也有分歧。但在和美国打交道时,他们似乎总在改变主意,这非常具有挑战性。如果中美无法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可能会影响欧盟与中国关系,双方的贸易可能会增加。
赵大使:有许多爱尔兰朋友担心中美关系的变化会影响中欧、中爱关系。我想,打一个比方,中美关系不是婚姻,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伙伴,双方都有发展各自朋友的自由。不针对第三方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的原则之一。我们改善中美关系不是针对欧盟,我们发展对欧关系也不是为了针对美国。过去50年中欧关系和过去46年中爱关系的发展,证明了双方都能够找到促进经济发展、密切人文往来、结交更多朋友的交往方式。
蒙克里夫:您希望看到中欧关系在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赵大使:我们刚刚谈到了贸易。50年来中欧双方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近8000亿美元,在经贸合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欧不应满足于只做商业伙伴,更应建立紧密的政治互信,推动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取得更多成果。过去数十年中爱经贸合作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2023年爱对华出口出现了明显下降,原因是半导体出口受到了美出口管制政策的限制。荷兰公司向中国出口一台光刻机,获得的利润约等于向中国出口20万吨猪肉。但受所谓国家安全因素和外部压力影响,我们似乎对彼此缺乏足够的信任,导致在这些领域合作中遭遇一些障碍。如果中欧不断深化互信,双方就能够推动合作取得更多更广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