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19日电 在经历4月初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后,全球投资者针对美元贬值风险采取的防御性对冲策略出现显著松动。据道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股票投资者用于对冲美元下行风险的头寸比例已回落至接近今年4月初的水平,标志着此前因关税冲击形成的对冲潮出现阶段性退却。
今年4月初,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政策冲击波及资本市场,导致美股与美元指数同步大幅下滑。彼时,国际投资者普遍担忧美元汇率进一步走软,纷纷通过衍生品工具建立对冲头寸以规避风险。然而,根据道富银行编制的最新数据,反映市场对冲强度的核心指标——对冲比率目前已降至21.6%,较5月份下降约2个百分点,基本回归至4月初关税冲击前的低位水平。
道富银行宏观策略主管迈克尔·梅特卡夫(Michael Metcalfe)指出:“这种程度的对冲比率变动与历史经验存在明显差异,过去此类指标往往呈现高达10%的波动幅度。”他强调,尽管美元面临的结构性压力依然存在,但尚未达到触发大规模对冲行动的临界阈值。
对冲需求的意外降温,打破了市场对“美元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认知框架。历史上,每当风险厌恶情绪升温时,美元通常会因资金流入而走高。但今年4月的特殊行情中,美股与美元罕见地呈现同步下跌态势,暴露出美元与传统避险逻辑的脱钩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期市场波动加剧,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对冲行为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升级。梅特卡夫坦言:“自4月以来,各界始终密切关注对冲比率的变化,普遍认为其应维持高位甚至继续攀升。但事实上,直至8月中旬,该指标仍未出现实质性上升。”
另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现象折射出机构投资者决策模式的转变。多数专业投资者在制定货币对冲策略时,更倾向于参考三至五年的长周期数据而非短期波动。基于此视角,即便在美股回调期间,美元仍被视为相对有效的对冲工具。与此同时,贸易摩擦的短期缓和也为美元提供了喘息机会。7月份,美元指数录得近三年来最大单月涨幅,叠加美股市场的强劲反弹——标普500指数在此期间刷新历史高点,双重利好削弱了投资者即时对冲的动机。
不过,对冲成本的高企成为制约因素之一。以欧元区投资者为例,三个月期美元对冲成本已从去年9月的1.31%低点升至6月至7月间的逾2.4%,目前仍维持在2.20%以上的较高水平。梅特卡夫表示:“高昂的对冲成本促使基金经理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观察市场演变,特别是2025年前八个月出现的极端行情是否会重演。”
尽管美元近期表现强势,华尔街外汇策略师们仍坚持看空美元的中长期前景。他们认为,美元当前的反弹缺乏可持续性,其长期走弱的趋势未改。最新公布的疲弱就业数据、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遭受的政治压力,以及特朗普政府突遭罢免劳工统计局局长等事件,共同加剧了市场对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真实性的疑虑。
美国银行外汇策略主管霍华德·杜(Howard Du)警告称,若美联储在通胀抬头背景下被迫降息,美元将面临“完美风暴”。他指出,历史上类似情境曾出现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当时彭博美元指数累计下跌约8%。历史经验表明,美元贬值趋势往往在美联储降息前就已启动,并在利率下调后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