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午盘,沪指涨0.3%报3739.26点,深成指涨0.3%,创业板指涨0.39%,北证50指数涨3.16%,盘中续创历史新高。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16781亿元,较上日缩量686亿元,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
ETF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盘中宽幅震荡,截至发稿,微涨2个bp,成交额近40亿元,换手率超23%,交投活跃。该ETF近五日获资金净流入26.54亿元,备受市场关注。
资金面上,央行今日开展580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大幅上行,截至昨日下午16:3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4.25bp报1.7875%,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50210收益率上行4.15bp至1.909%,3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02收益率上行6.15BP至2.0555%。
昨日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债券市场全线下挫。超长期国债收益率加速上行,其中10年、30年国债活跃券日内最大上行幅度达到5bp、6bp,二者分别收于1.79%、2.06%。对此,长江证券表示,近期债市大幅调整,主要原因在于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尽管7月份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整体相对偏弱,但债市在前期行情中已有所体现,而对于“反内卷、消费补贴、防空转”等利空因素的敏感性提升。各期限和品种的债券收益率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行,中长端调整幅度较大,收益率曲线呈现“熊陡”走势。
不过从资金面看,近期资金无惧债市调整仍在持续流入。
展望后市,华源证券认为,债市最终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会缓慢与股市行情脱钩。关于后续债市的支撑因素,一是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资金利率有望保持低位,债券正carry明显;二是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1.8%以上,央行可能重启国债买入;三是银行负债成本有望持续下行,信贷需求偏弱;四是年内政府债券净发行高峰已过;五是理财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于2024年3月成立,是市场上仅有的两只场内超长久期债券ETF基金之一,跟踪指数为“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指数代码为“950175.CSI”。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国债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一般季度进行调整。久期约21年,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值得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