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了六方面共24条措施。
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努力,上海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在攻关基础和前沿技术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发展工业元宇宙,打造工业基础模型库和信息库,攻关空间计算技术,实现工厂、仓库、实验室等空间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和虚实协同,支持工厂布局优化、自动引导车寻路等应用创新。
实施方案强调,推动重点行业应用,涵盖加快赋能重点行业、建设“AI+制造”工厂等。具体包括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先进材料、钢铁、时尚消费品、医药制造等行业,推动企业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发展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推动建设以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多场景集成为特征的“AI+制造”示范工厂,推进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多类型具身智能在典型场景中的实用化部署。
为了积极营造发展生态,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机器人应用。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物料搬运等环节开展规模化应用。推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
在加强工作统筹推进方面,实施方案部署了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等措施。包括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智能化技术改造和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以项目建设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研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模型券”“算力券”“语料券”等作用,对企业模型采购、算力租用、语料采购等服务费用,按比例给予支持,降低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