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逾八年时间,高端测试仪器设备企业苏州联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讯仪器”)开始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上交所官网显示,近期,联讯仪器科创板IPO获得受理。本次冲击上市背后,联讯仪器业绩于2024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当年,公司营收同比涨超180%,净利同比扭亏为盈;进入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盈利。不过,在业绩大增的同时,联讯仪器报告期内也存在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的情况。此外,公司董事长胡海洋在公司成立时曾委托其朋友进行股权代持,相关事项也引发市场关注。针对相关问题,联讯仪器方面于8月19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采访。

去年净利扭亏为盈
在IPO申报获受理的前一年,即2024年,联讯仪器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增长。
据了解,联讯仪器成立于2017年3月15日,是国内领先的高端测试仪器设备企业,主营业务为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2022年、2023年,联讯仪器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14亿元、2.76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807万元、-5539.38万元,接连亏损。
进入2024年,联讯仪器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89亿元,同比大涨185.87%;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盈利,当期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01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932.87万元。
针对相关情况,联讯仪器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所处行业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面对市场机遇,公司依托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淀,成功完成相关产品线的战略布局,并在核心产品性能上实现关键突破,能够有效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测试需求。因此,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度及2025年1—3月均实现盈利。
本次冲击上市,联讯仪器拟募集资金约19.54亿元,其中1.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募集资金则拟分别投向下一代光通信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车规芯片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存储测试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数字测试仪器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制造中心建设项目(一期)。
需要指出的是,在拟募资补流背后,联讯仪器似乎并不缺钱。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约2.54亿元。另外,公司还曾于2022年进行过2106.41万元现金分红。
“一边亏损一边大额分红,再欲募资补流,易引发监管和投资者对其融资必要性与分红适当性的质疑。”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对于本次募资补流的合理性、必要性,联讯仪器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22年至2025年3月底,公司经营规模持续增长,日常运营资金需求增加的同时,公司需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保持竞争优势。为保证公司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增强财务抗风险能力,公司以实际运营情况为基础,结合未来发展规划,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中的部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用于主营业务。
资产负债率逐年上涨
从联讯仪器财务情况来看,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且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具体来看,报告期各期末,联讯仪器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26.71%、41.08%、47.66%、51.03%,对应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约为12.89%、13.15%、16.01%、15.29%。
与此同时,报告期各期末,联讯仪器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分别为8962.97万元、1.36亿元、2.55亿元和3.0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81%、49.16%、32.28%和37.95%。
对此,联讯仪器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与长川科技较为接近,主要是同行业可比公司均为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较广,而公司作为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受限所致。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在手订单数量持续增长,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有一定增长。
另外,联讯仪器方面表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比例分别为87.19%、86.59%、90.25%和93.97%,公司应收账款质量整体较高,回款风险较低。与此同时,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单位中无公司关联方,主要为光通信、半导体行业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该等客户业务经营及资信情况较好,应收账款可回收性较高。
对于科创板企业而言,研发能力是衡量企业质地的一大因素。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联讯仪器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5357.28万元、1.05亿元、1.91亿元和5680.5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99%、37.97%、24.27%和28.25%。
值得一提的是,在联讯仪器科创板IPO申报获受理前,公司研发经理金镖于2022年因个人原因离职。
联讯仪器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和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Know-How”往往由资深人员掌握。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研发人员385人,并规划持续充实优化研发团队。
曾存在股权代持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联讯仪器董事长,胡海洋曾于公司前身联讯有限设立时委托其朋友进行股权代持。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胡海洋直接持有联讯仪器20.55%的股份,并通过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员工持股平台联睿光通、博恒睿哲分别间接控制公司7.46%、6.83%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34.83%的股份,系公司控股股东;胡海洋与黄建军、杨建系公司实控人,三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20.55%、7.19%、5.83%的股份,合计直接持有公司33.56%的股份;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联睿光通、博睿光通和博恒睿哲分别间接控制公司7.46%、6.94%、6.83%的股份,合计间接控制公司21.23%的股份;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54.79%的股份。
就胡海洋曾委托其朋友进行股权代持事项来看,2017年3月,联讯仪器前身联讯有限设立时,胡海洋尚未离开上海前往苏州定居,出于工商登记便利性的考虑,胡海洋委托其熟悉苏州本地工商登记流程的朋友潘易鹏代其持有联讯有限的股权。从联讯有限设立时的股权结构来看,杨建认缴出资额135万元,出资比例45%;潘易鹏认缴出资额165万元,出资比例55%。
2018年1月,联讯有限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解除了上述代持,杨建将其持有的联讯有限45%股权转让予胡海洋,潘易鹏将其持有的联讯有限45%的股权转让予杨建、10%的股权转让予胡海洋。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IPO公司股权代持隐患包括权属纠纷风险、信息披露合规性风险、关联关系隐藏风险以及控制权稳定性风险。
对此,联讯仪器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股权结构清晰透明,招股书已经做了详细的披露,符合上市公司治理要求。
履历显示,胡海洋生于1973年,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光学工程专业;2001年7月至2016年8月历任安捷伦科技软件有限公司(期间更名为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实验室主任、资深技术顾问;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任上海乘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2017年6月至2022年10月历任联讯有限执行董事、董事长;2022年10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现兼任联讯赛麦特执行董事、武汉联讯执行董事、杭州联讯执行董事、思诺威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联讯仪器目前还面临公司为被告且尚未完结的诉讼。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为被告且尚未完结的诉讼系与Aehr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