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州蓝皮书:2025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简称“蓝皮书”)。其中指出,2024年广州GDP同比增速为2.1%,低于“十四五”初期的预期水平,亦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这一增速反映了两方面的现实:一方面是广州传统增长动能逐步衰减;另一方面是广州新增长动能尚处于孕育形成阶段,经济增速转入相对低位。
蓝皮书预测,2025年广州市经济增长将呈现温和回升态势,保持3%至4%的增速。
工业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
成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蓝皮书指出,2024 年,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839.45 亿元,同比仅增长0.7%,显示出该产业在转型期内存在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广州工业经济的核心支柱长期以来依赖汽车制造、通用装备制造、电气机械等传统产业,2024 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8.2%,成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3+5”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引领下,广州工业结构亦出现亮点式突破。近年来,广州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战略赛道,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标志着广州在未来智能交通装备、新型城市空中基础设施方面具有技术储备与产业预期。
此外,化妆品制造业凭借政策支持和品牌培育,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47.4%,在“颜值经济”带动下形成出口导向型消费品工业新增长点。
尽管部分新兴领域保持增长,但2024年广州规上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面临较大挑战。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33.34亿元,下降3.9%。
同时,产成品库存总额维持在千亿元以上的高位,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由上年的58.4天增至63.7天,这反映出“货转不动、款回不畅”的资金链紧张问题持续存在。蓝皮书指出,工业盈利承压并非短期现象,而是由产业集中度低、附加值率低、创新效率偏低、市场结构单一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结构性难题,要推动中小企业“上规提质”,引导其向专业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消费
直播电商零售额位居全国第一
城市枢纽功能增强带动服务经济溢出
2024年,广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858.58亿元,同比增长2.6%,是三次产业中增长最快、贡献率最高的产业部门,占GDP比重达到73.66%。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5.77亿元,同比仅微增0.03%,明显低于2023年及疫情前的正常区间(通常维持在6%至8%)。
蓝皮书分析,受制于收入增长放缓、就业预期不足、房地产调整拖累、人口结构老龄化等多重因素,广州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尤其是在可选消费、大宗耐用品消费领域表现出较强的审慎心理。数据显示,汽车、黄金珠宝、商务正餐等高价值商品消费需求疲弱。
不过,消费的结构性亮点也很突出。蓝皮书显示,广州家具、家电、建材等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分别实现同比增长55.4%、4.5%和10.9%。全年直播电商零售额达到517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位,培育出希音、肇庆致景、悦然心动等多个全国头部品牌。
城市枢纽功能增强带动服务经济溢出。数据显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0.9%,国际航线旅客同比增长81.7%。大型演出、展览举办频繁,有力带动酒店、文旅、交通等服务业同步增长。
蓝皮书指出,全年举办大型演出超150场,在全国排名前列,文艺创作与表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1%。同时,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旅客票务代理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8%和26.4%,旅游消费回暖趋势明显。
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速放缓
大项目支撑力弱、投资主引擎亟待重构
2024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同比增长0.2%,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影响下,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虽然降幅较前三季度(下降10.0%)有所收窄,但对投资总盘仍有拖累。
尽管广州总体投资放缓,但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逆势上扬,成为支撑投资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来源。2024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6%,延续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势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长14.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2.1%,反映企业主动升级、提升附加值的意愿增强。
从项目结构来看,广州2024年新增投资项目中中小项目数量多、大项目支撑力弱的特征明显。蓝皮书指出,广州年内新开工入库项目总量同比增加,但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仅有26个,同比减少26个;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有12个,且多为基建或城中村改造项目。此外,工业项目不足,没有一个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工业项目,投资额在50亿至100亿元的新工业项目也仅有2个,产业投资“缺大少强”问题突出。
对此,蓝皮书建议,以项目牵引为核心加快投资动能和发展空间扩展。其中包括加强项目储备与建设进度统筹,激活投资有效供给;用好专项债与政策资金,撬动重大项目与结构性投资;推动制造业“增资扩产+链式落地”,释放产业投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