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8月19日,第七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在上海松江区举行。
本次拍卖会不仅吸引了上百座县域经济体、千余项科技成果参与,成交金额也一举突破新高:202亿元的成交额,相比上一届增幅66.7%,体现出了长三角汹涌澎湃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能力。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基因治疗:靶向BAZ2B逆转肝纤维化。鉴于BAZ2B在MASH病理中的核心调控作用及其可靶向性,它作为‘first-in-class’抗纤维化治疗靶点具有明确的转化前景,其作用机制涵盖肥胖—脂肪肝—纤维化全病程……”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松江医学院的医疗科技项目亮相科拍会,该项目已申请专利,正在推进成果转化与临床前验证。

G60联席办科创组组长、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宋苏伟说,此次科拍会的一大亮点,是首批推出的42位科创经理人,这是探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有益探索。同时松江大学科创源的崛起,尤其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57宗项目参与到拍卖及路演环节,成交额突破1500万元,体现出高校科技成果对于地方经济的推动效应。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项目征集方面再创新高,共征集到来自各方的科技成果及技术需求破千项,其中现场路演项目10个、展示项目27个以及拍卖项目65个。跨区域合作项目异军突起,体现出长三角一体化的独特魅力:来自上海、浙江嘉兴、湖州的多个项目均出现了激烈多轮竞拍,短短半小时现场成交额已达到6.89亿元。
拍卖会项目覆盖领域广泛且技术领先,在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高端装备领域,“一种带电位器的旋转机构及力反馈装置”吸引眼球、医疗健康领域,新型单肺通气导管等器械提升手术安全精准度;新材料领域,永久亲水性含氟聚合物突破局限,高耐磨超疏水陶瓷优势显著;人工智能与航空航天领域,异步感知技术增强无人驾驶适应性,分体式飞行汽车实现空陆灵活切换,之江智能计算基因云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农业科技、环保技术等成果亦各具特色,彰显科技创新在多产业场景的深度渗透。这些科技成果充分展现了G60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的生命力,也折射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坚实步伐。

G60联席办副主任、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党组书记、主任陈超表示,本届拍卖会亮点纷呈:一是权威机构赋能转化,将进行国内外专利导航成果的权威发布,将为企业精准匹配技术需求、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供专业牵引。二是专业队伍提质增效,首批“G60科创经理人”这支懂技术、通市场、善运营的专业化队伍,将成为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三是矩阵平台协同发力。

现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体正式成立。
该联合体由G60联席办牵头,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长三角G60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上海长三角科创投资促进会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进一步整合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资源,构建“需求挖掘—技术攻关—中试熟化—产业应用”全链条体系,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强引擎”。
近年来,G60科创走廊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引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构建包括G60重大科创平台联盟、高校协同创新联盟、11家概念验证中心、18家中试基地、31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在内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方面,强化产业要素对接,以“1+7+N”产业联盟体系建设为抓手,推深做实16个产业(园区)联盟、1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11个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卫星互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组建G60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成功举办三届“创赢未来”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累计报名3000余个项目,200余支团队获奖,26家企业获得多元化融资超8.2亿元;在创新资源共享方面,着力深化“G60科创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设,推进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和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九城市共2966家企业领取科技创新券5.81亿元,参与机构5484家,涉及仪器69079台套。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区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G60九城市科技部门、驻沪联络部门、知识产权局,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G60九城市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中阿G60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俄罗斯院士创新基地等跨域合作载体,上海长三角科创投资促进会,上海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等科创矩阵及媒体代表参加会议。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同步直播,7000余人在线收听收看科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