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25跨境金融服务大会暨第六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启动仪式在上海普陀区举行。

大会以“智链全球·跨境金融服务企业扬帆出海”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领导、国内外金融机构、知名企业领袖、顶尖服务咨询机构及学术研究机构的逾300位代表,共同探讨金融科技赋能下跨境金融服务的创新突破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战略机遇。
汇智聚力,点燃跨境金融发展强引擎
会上,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指出,普陀区在跨境金融领域积极探索,聚焦四大金融方向、吸引机构集聚、打造科创基金矩阵深化长三角合作、搭建协同平台赋能实体,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普陀区将通过提升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坚持风险管理、营造创新生态,为广大企业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共创跨境金融服务的新局面。
现场,普陀区投促办负责人作了普陀区投资环境与支持政策介绍,介绍普陀区经济发展基础和重点产业布局。普陀区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桥头堡、始发站,正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积极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携手沿线南京、苏州等城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努力打造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更主动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普陀区以科技赋能金融创新,拓展跨境金融等领域与我们的目标不谋而合,我们积极响应普陀区年初发起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合作倡议,期待在金融基金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协同合作。”南京建邺区发改委副书记任媛媛说。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帅师表示,“联合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整合资源助力跨境金融服务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教授介绍了华师大在“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与核心成果——依托全球首家AI金融交叉研究机构,成功自主研发高效精准的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
紧抓机遇,共享沿沪宁发展新机遇
会上,第六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正式启动。
该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举办11场全国性高规格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共计参与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近700个,收到报名参赛项目2000余个,大赛的影响力逐年攀升,已发展成为全国性、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赛事活动之一。
活动上,围绕“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第二增长曲线’”主题举行圆桌对话论坛。多位上市公司高管、投资机构代表共同探讨跨境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助力推进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微京科技DealRisk创始人、CEO杨剑波表示,“希望普陀区关注跨境金融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更有力地支持。我们也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将更多上下游合作伙伴带到普陀、扎根普陀。”
会议还邀请到多位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作主题演讲,共同探讨如何以AI金融为引擎,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国家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多措并举,打造科技金融新高地
此次活动是普陀区充分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基础持续夯实,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作为普陀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2025上半年,科技金融产业实现区税占比10.72%,增速达41.88%,基本形成以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为辐射核心,长寿—长风—长征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的联动“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在金融科技、智能投顾、私募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形成初步集聚,拥有奇富科技、九方智投、远东宏信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目前,普陀区成立了全市首个科技金融产业解纷中心,即将与相关高校合作举办高管培训班,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下一步,普陀区将继续做优做实企业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助力普陀的科创金融产业集聚,打造更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
据了解,此次活动既是普陀区政府开放月的重磅单元,也是区投促办精心打造的“聚势强链·企业赋能月享汇”。前者以多元场景拓宽政府开放通道,让政企对话“零距离”;后者聚焦产业链式协同,推动上下游“集链成群”。两场品牌活动同频共振,持续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新动能,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