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丝绸之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完善海陆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一道,不断携手推进民航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让这条空中通道成为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筑友谊的合作桥梁。
如今,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朋友圈”持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凸显,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前不久,民航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全面宣介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展望合作前景。
《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定期航班客运通航6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运通航33个共建国家,中国航空承运人国际航线历史累计通航110个共建国家,初步形成了覆盖“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空中通道。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已与107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覆盖近七成共建国家。自2017年至2025年6月底,中国与共建国家累计完成航班量155.9万架次、旅客运输量2.0亿人次、货邮运输量595.1万吨,占国际航空运输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9.3%、59.2%、25.8%。
这些发展成果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民航的发展,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不断添砖加瓦。
《发展报告》将高质量共建空中丝绸之路发展经验概括为“四个始终”,即始终坚持开放包容,深化互联互通;始终坚持共同发展,促进公平普惠;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具体实践:在开放包容方面,顺应经济全球化,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加强多双边合作,推动各国民航战略与全球发展议程对接,鼓励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做大共同利益蛋糕。
在共同发展方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立足各国国情推动各方各施所长,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践行“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理念,以正确义利观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推动各国民航共同发展。
在创新驱动方面,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政策创新与全球民航治理改革,紧抓产业革命、数字经济机遇,培育“民航+”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生态优先方面,推动节能降碳技术合作与推广,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探索循环发展模式,提升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水平。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走过第一个蓬勃十年,迈入第二个金色十年,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展报告》明确了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未来合作方向:一是共同夯实合作基础,让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更好地服务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共同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共建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携手共建国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绿色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培育共建空中丝绸之路新增长点。
三是共同创造美好未来,与共建国家加强政策沟通,推动共建国家民航高质量发展,努力将空中丝绸之路打造成发展繁荣之路、安全畅通之路、文明互鉴之路,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对此,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目标,与共建国家开展更高质量合作,深化利益融合,将空中丝绸之路打造成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筑友谊的空中桥梁,谱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