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盛夏,在安吉县一座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效率最高、设计排放指标最优的燃气电厂投产在即。从60年前的电力拓荒,到世纪之交的挥手告别,再到新时代的最美重逢,国能人始终坚持能源报国、绿色发展。

图为准能集团绿色矿山
在准能矿区,国能人为黄土高原换上绿装,85%以上的植被覆盖率成就了“中国最美矿山”的芳华;在青海玛尔挡水电站,58000余株云杉、圆柏让大坝边坡郁郁葱葱;在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者绿缨缚黄沙,让8万亩沙漠变为“绿洲”;在福建南日岛“国能共享号”,成群的鱼儿游弋于风机之下,勾勒出“绿色能源+蓝色粮仓”的海洋经济新模式;在渤海之滨,国能人建设“零碳”绿色智能大港,让煤炭运输枢纽变身3A级工业景区,昔日的盐碱滩已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
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服务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路前行,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以智慧和汗水绘就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新画卷。
能源生产绿色变革,实现煤炭生态开采与清洁高效利用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企业,国家能源集团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不断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开发,推动煤电绿色转型升级,实现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图为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面对煤炭开采规模化、大型化带来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矛盾”,该集团全面推进以“生态矿区、绿色矿井、清洁煤炭”为特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4座、省级绿色矿山17座,省级以上绿色矿山占比72%。神东煤炭累计开展生态研究200多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打造出采区沉淀系统、地面预处理系统、深度处理和蒸发结晶系统“三级”矿井水处理系统,当矿井水经过“三级”净化,完成蜕变之旅后就不再是环境负担,而是滋养绿意的生态水源。创新采用以采前防治期、采中控制期和采后营造期为“三期”,以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和中心美化圈为“三圈”的“三期三圈”模式,构建起别具特色的绿色开采防护体系,成功破解了在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中进行生态保护的世界性难题,为煤炭绿色开采打造出可供借鉴的国能样板。
该集团坚决做好煤电大事,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之路,一体推进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固碳,持续推进煤电清洁高效转型。推动煤电污染物“近零排放”,首创烟气深度减排技术,提升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超(超)临界机组占比62.2%,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推动“高效煤电+CCUS”,宁海电厂国内首个煤电万吨级吸附碳捕集项目成功产气,亚洲煤电在运最大CCUS项目写入国务院《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泰州、锦界电厂推进400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项目,开展整机全容量二氧化碳捕集,在全行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火电+”综合能源服务,实现重点区域综合能源供应、“火电+”多联供路径、综合能源多点多元创收等“三个全覆盖”。刚刚投产的常州电厂三号机组,采用干化耦合掺烧一体化工艺,可对多种城市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我国火电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示范。
为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该集团大力推进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打造重大示范项目,建成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400万吨级煤间接液化、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国家级示范工程,引领我国煤化工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突破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成套关键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产品由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转变。实现“油—化—新材料”多元化产品百花齐放,让滚滚乌金以清洁绿色的姿态走入千家万户。鄂尔多斯煤制油公司研制的煤基航天煤油,助力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榆林化工建成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为我国治理白色污染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
能源发展转型创新,凝聚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
国家能源集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变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绿色发展动能。

图为江苏公司泰州电厂亚洲煤电在运最大CCUS项目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该集团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在“三北”地区积极推动风光火储大基地开发,牵头开发宁夏腾格里、甘肃巴丹吉林等国家“沙戈荒”大基地,投运全球最大开放式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有效带动风光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科学发展水电,建成黄河上游海拔最高的玛尔挡水电站,打造千万千瓦级“水风光储”全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在建水电规模全国第一。目前,该集团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超1.5亿千瓦,风电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在持续壮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同时,该集团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场景与新能源项目耦合发展,坚持以新能源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国能共享号”首创提出并成功实践半潜浮式风机与养殖网箱融合结构,成功实现了海上风电与海洋养殖的有机融合,打造出“以电养鱼,以渔补电”的新业态,实现“绿色电力+蓝色粮仓”协调发展新模式。龙源电力浙江公司开发建成100兆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是中国首个潮光电站与中国第一座潮汐电站的“梦幻联动”。光伏板追光发电,潮汐机组借月亮引发发电,开创“日月同辉”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模式。浙江公司在遂昌万亩茶园建设95兆瓦光伏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茶。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20万元,带动20人稳定就业,并吸引多家科技企业落户,形成“光伏+农业+制造业”的产业链闭环。
该集团积极培育战新未来产业,加快推进氢能、新型储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全面提升能源产业链数字化和产品高端化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创新发展氢能,牵头设立中国氢能联盟,全国最大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投产,国内首次实现绿氢耦合煤制合成氨。在河北赤城制氢厂,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出的绿氢,经长管拖车运输至万全综合能源站,已连续一年为冷链物流车、乘用车、客运车等多种氢燃料车型提供了绿色动能。
生态保护效能变革,答好环境与发展良性互动“必答题”

图为龙源电力全球首个漂浮式风光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
为实现能源事业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开展环境治理,使矿区、厂区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准能矿区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新构建水土流失控制、生态重构、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发展之路。近5年来,矿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加14亿元,先后斩获“中国最美矿山”“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殊荣,持续释放出生态红利。
该集团大力开展煤电锅炉烟气污染物、化工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固废规模化利用处置技术,全力推动“无废集团”建设。宁东煤化工基地建设毗邻黄河,宁夏煤业在这里建设起国内首家大规模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总占地20.1万平方米,相当于28个足球场大小,主攻化工废水、矿井水处理,成功解决了园区内煤化工企业废水治理问题,做到煤化工废水闭路循环,使宁夏煤业煤化工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废水零排放的大型综合工业园。推进运输产业“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打造先进绿色装备,绿色智能“KM81”煤炭漏斗车、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内河散货船、首台氢能源调车机车等首台套装备顺利投运,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入选“国之重器”。黄骅港率先实现煤港粉尘近零排放,获评首家AAA级工业景区煤炭港口,自有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100%。
该集团加强黄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构建重要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渤和风电场投运之际,在渤海刁口渔港码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半滑舌鳎42万尾、三疣梭子蟹850万尾和对虾8500万尾,并顺利通过专家组权威验收,不仅维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更促进了新能源与海洋生态协同发展。大渡河公司龚嘴电厂是全国首个投运50年以上的电站,通过新建过鱼设施,打通大渡河下游200公里鱼类洄游“生命通道”,以立体布局形成覆盖全流域、年放流能力超200万尾的珍稀鱼类保育体系,有力保护了大渡河流域的生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