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发布会首场——“打造开放创新高品质的卓越浦东”。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浦东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4年,浦东三大先导产业规模8323亿元,占上海全市46%,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11.7%。
其中,在集成电路方面,浦东新区推动“全链布局”。2024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947亿元、约占上海全市75%、约占全国20%。同时,浦东新区全面提升高端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封装测试、核心设备、关键零部件材料和软件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竞争力,全力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装备小镇等重点产业园区,大力发展RISC-V、EDA、硅光等细分赛道,累计集聚集成电路企业800多家、产业人才近20万。
生物医药方面,浦东新区强化“源创首发”。2024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4099亿元、约占上海全市40%。“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大力发展大品种创新药械,在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形成先发优势,率先开展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支持一批本土创新药械成功“出海”,现有在研管线近2000个、其中一类新药800多个、约占全国1/5,“十四五”以来获批一类创新药23个、国产创新三类医疗器械27个。其中,今年获批一类新药6个、占全国14%,生物医药产品的海外授权交易额占全国31%、占全球14%。
人工智能方面,浦东新区加速“赋能应用”。2024年,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637亿元、约占上海全市40%。“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推动智算集群、模型算法、高质量语料、软硬件协同创新发展,推出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重点园区,集聚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超200家、具身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超70家,28款大模型产品已完成备案,落地全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智元、傅利叶、开普勒、卓益得、擎朗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接续发布、迭代很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制度供给增创先发优势,充分发挥引领区、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解绑赋能。比如用好浦东立法授权,制定出台生物医药法规,推出特殊物品入境检疫改革、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等试点,突破了大批量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难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我们还在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等领域形成突破,更好支撑产业发展。”吴金城说。
吴金城说,面向“十五五”,浦东新区将坚持把三大先导产业作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强化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更大力度繁荣科创产业生态,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涌现一批高质量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