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中邮理财高级业务专家唐倩华受邀出席,围绕“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发表观点,她指出,ETF凭借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好的特点与当前市场环境高度契合,且为固收+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ETF可深化大类资产配置的量化维度,有效增强客户持有信心,而挖掘细分资产机会更将进一步提升固收+策略的有效性。
ETF 市场:增长快、品类广、空间大
唐倩华指出,近年来ETF市场呈现 “增长快、品类广、空间大” 的显著特征。从规模看,ETF增长势头迅猛,已成为资管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从品类看,其布局已覆盖股票、债券、商品、转债等多个领域,尤其在股票领域,ETF产品日益精细化;从发展空间看,围绕ETF构建的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各类投资策略及金融产业链延伸,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广阔前景。
她分析,ETF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叠加。其一,监管层面对 ETF 发展给予了持续的政策支持与指导;其二,资金驱动效应显著,大资金快速建仓及配置型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需求,为ETF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其三,供给端发力,公募基金将ETF视为重要增量赛道,投入大量资源;其四,围绕ETF的生态不断健全,三方平台销售、研究及投顾领域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成熟。
“ETF本身具备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好的特点,与当前市场环境高度契合,这也是其爆发的底层逻辑。”唐倩华补充道。
唐倩华特别提到,ETF 为固收+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ETF,大类资产配置在量化维度上得以深化。例如2023年我们推出的Smart Beta量化策略,通过清晰告知客户收益区间、持有周期及风险概率,有效增强了客户持有信心,产品运作效果显著。” 她表示,未来将持续挖掘细分资产机会,捕捉确定性收益,提升固收+策略的有效性。
低风险偏好下的资产配置:以低波固收+ 平衡风险与收益
当前市场中,理财客户普遍偏好配置低风险资产,且多将理财产品视作存款的替代工具。对此,唐倩华坦言,这使得行业面临着“客户需求与市场趋势”的适配难题。
数据足以说明这一现状:即便今年固收+行情表现向好,理财规模的增长依旧集中在纯固收、超低回撤的产品上。从混合型产品来看,规模能超过500亿的理财公司约有五家,部分公司的混合型产品在上半年甚至还出现了略微负增的情况。
对此,唐倩华强调,在股债性价比系统性回归的背景下,应聚焦低波固收+产品,以此来适配客户的需求。她表示,中邮理财目前正在打造契合客户需求的相关产品,其核心逻辑在于:一是坚持 “固收+,而非固收-”,确保在适度波动的前提下不发生亏损,投资前严格排查风险,守住底线;二是坚持固收+,而非“+固收”,以固收资产为核心仓位,即便市场环境向好,也不盲目提高权益占比,确保组合波动与回撤可控。
谈及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荒问题,唐倩华认为,单一资产无法穿越周期,解决之道在于 “多元资产、大类配置、丰富工具” 的协同。这对理财机构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深化大类资产研究,更需重塑投研文化与模式。唐倩华对此表示,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但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