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会议要求,光伏产业各方要深刻认识规范竞争秩序对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共同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来看,要加强产业调控,强化光伏产业项目投资管理,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要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无序竞争加剧、市场波动调整、技术迭代提速等问题和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均突破1200吉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今年7月发布预测称,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为570—630吉瓦。这意味着,光伏行业供给是需求的一倍,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前,光伏行业的内卷式竞争主要体现在单价压低、劣质产品涌现等方面,这使得企业面临利润空间不足甚至亏损的问题。“比如多晶硅、硅片和光伏组件,这些代表了光伏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这三类产品价格在2022年10月前后触达高点,此后随着产能扩张,其产品价格指数在2025年6月已分别降至高点的1/9、1/5与1/3。”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官方多次出手治理光伏行业无序竞争。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8月5日,中国机电商会发布《关于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光伏行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倡议》称,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价出口等方式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格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根据全球市场需求合理控制产能扩张节奏,有序推动落后产能出清;聚焦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推动光伏产品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