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0日电(刘志远)20日,以“股权投资聚力·产融结合共赢”为主题的耐心资本全国行暨产融对接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与会嘉宾认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是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重要力量,本次行动将链接各方资源,助力构筑耐心资本生态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坚持政策导向推动AIC业务加快落地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AIC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全国18个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份,意味着半年内试点地域范围两次扩容。作为股权投资领域的金融国家队,AIC推动业务加快落地,成果初显。
中国经济信息社(以下简称“中经社”)总裁曹文忠表示,AIC逐渐成为投融资的风向标,形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突破口,“金融国家队+地方国资+社会资本”新局初显。中经社携手五家AIC启动此次专项行动,旨在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平台优势,链接“政、产、学、研、金”资源,为促进金融活水与科技创新的精准对接贡献力量。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AIC机构之一,工商银行设立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投资”)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系统推进、协同发力、提质扩面。目前市场化债转股落地规模累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500亿元;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规模超1500亿元,累计设立基金30多只,基金签约、设立与投资规模行业引领。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等赛道,科技领域累计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工银投资董事长冯军伏表示,工银投资始终秉承功能性是根本、商业性是支撑,并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战略投资、风险投资,让耐心资本成为跨周期、逆周期的稳定力量;始终充分发挥母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
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银投资”)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重点投研领域之一。截至6月末,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及硬科技领域,累计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为93个、203亿元;在12个试点城市先后设立12只股权投资基金,总认缴规模113亿元。农银投资有关负责人表示,农银投资未来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构建长期价值评估体系,协同农业银行集团共同打造配适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
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资产”)以基金为纽带,支持财政资金更好发挥引导与撬动作用,以项目落地为载体,服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以股权投资为切口,协同商业银行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中银资产董事长王晓明介绍说,中银资产已对18个试点城市实现储备基金全覆盖,意向合作规模超500亿元,完成16只基金的工商设立,在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领域已有多个项目落地,并持续推进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项目落地。
立足禀赋优势发挥耐心资本供给作用
面对科创项目长周期、高风险特性,AIC在长期资本、产业协同、专业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禀赋优势。
“AIC已成为耐心资本供给的中坚力量。”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投资”)董事长张明合表示,AIC脱胎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拥有显著的资金优势、突出的人才支撑、广泛的客户基础和稳健的风控体系,天然有能力提供长期性、专业性和赋能性的耐心资本。张明合介绍说,作为耐心资本的先行者,建信投资累计股权业务落地金额近5000亿元,近三年科技领域投资占比超过60%,始终聚焦于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投资”)有关负责人表示,AIC不仅为银行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商行+投行”业务联动优势、更好体现现代金融体系核心支柱作用提供了范本,更因其资金稳定性高、具备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等特点,发挥了扮演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角色的独特优势。
“AIC拥有较为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制度、流程、人才和财务等方面的基础,同时依托母行客户基础、渠道优势以及与链主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切实提升获取优质项目的机会和精准度。此外,较为完善的风控体系为主动应对市场波动、平衡收益风险提供了坚实基础。”王晓明说。
依托综合优势,AIC积极探索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工银投资将探索‘股权+’特色路径,把AIC股权投资试点、市场化债转股与基金等全产品服务深度嵌入科技创新,深化集团联动,加强多方协同,贯通融资链,聚合智慧力,链接技术端,打通资源网,为科创企业提供稳定适配资本供给。”冯军伏表示,聚焦硬科技与未来产业等关键赛道,用“股”直达“最先一公里”,覆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用“股”联动“贷”与“债”,保障资金流,支撑产线运转;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增强资本实力。
“通过行业投向、客户选择、投资方式三个层面的‘双轮驱动’,交银投资积极探索成为合格的耐心资本。”交银投资有关负责人介绍,行业投向上,既助力传统产业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客户选择上,既服务国之大者,在国家重点战略领域、服务重大项目不缺位,又支持投早投小,推出面向早期企业的“新苗计划”;投资方式上,既通过债转股方式支持高杠杆优质企业,又在试点区域加快推动基金组建和项目落地,通过纯股权方式支持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建信投资已形成具有建行特色的耐心资本助力科技金融的服务模式,呈现“全产品、创新型”“广覆盖、长期限”“广合作、富生态”的服务特色。张明合介绍说,截至6月末,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科技型企业近1200亿元,合作发起约50只私募股权基金,认缴总规模近1300亿元,有效放大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供给总量。
“耐心资本要实现更好发展,需让资本‘沉得住气’,让资金‘估得清值’,做企业的‘陪伴型股东’。”农银投资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在机制破冰、估值重构、服务升温三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链接多方资源畅通科技金融良性循环
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汇集资源,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耐心资本全国行暨产融对接专项行动旨在为聚集资源、促进交流提供有力支撑。
曹文忠表示,下一步,中经社将聚合多方伙伴,通过产融对接、专题研讨、案例征集、行业交流等多样形式,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生态圈”协同效应,将单点资本优势转化为系统性产业动能,最终实现“1撬动N”的乘数效应。
“以全国行活动为载体,工银投资将强化区域协作,搭平台促共识、聚要素促贯通、强支点促融合,构建覆盖更广、衔接更紧、效率更高的产融协同格局,推动股权投资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冯军伏说。
耐心资本全国行暨产融对接专项行动由中经社联合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建信投资、交银投资共同发起。据中经社经济智库事业部总经理金雷介绍,行动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开展系列“走进”活动,搭建耐心资本与产业高效对接的桥梁与纽带。二是打造融合创新生态,构建“耐心资本+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网络。三是举办年度标杆活动,助力产业与资本协调发展、互促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