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钟黛记者操子怡)中指研究院8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市场出现部分“调规再出让”地块,政府通过降低容积率、降低商业比例等方式提升土地价值,获得市场认可。
地块“调规”主要通过降低容积率、降低商业比例、放宽计容规则等方式增加项目价值。目前土地“调规再出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块此前遭遇“流拍”,通过调规可以增加地块吸引力,使其顺利出让;另一类主要是收储地块,今年以来多地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取得一定进展,政府收回地块预计将通过调规后重新再出让。考虑到政策要求“收回收购的土地原则上当年不再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因此多数收储地块在未来几年才会陆续入市。
2025年以来,调规-再出让地块保持一定规模,如三季度宁波江北区01-06-01、06地块、深圳宝中南街坊地块均相继调规后成功出让。
回顾相关政策来看,2024年6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三个方面18条举措处置闲置存量土地,明确鼓励地方政府“收、调、供”联动,为调规提供了政策依据。随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出现“商改住”“降容”“退地再挂”案例,如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地块,该地块原作为商业办公用地交易成功,由小米以15.5亿元的成交价底价摘得,作为小米上海总部。2024年3月,上海市控规部门调整该地块属性,重新上架出让的地块容积率由3.0调整为2.2,土地性质也由“商办”变成“住宅”,于8月7日由绿城以总价48.05亿元、30%溢价率摇号获取。武汉2024年超过10个项目申请将存量地块中的商业部分调整为住宅。
中指研究院表示,综合来看,土地调规一方面可解决“商办过剩、住宅错配”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可降低房企开发强度、减轻资金压力,有助于稳定市场。政策端来看,中央层面已将“盘活存量土地和商办用房”作为房地产重要政策方向,自然资源部明确允许“依法调整规划条件”,为政策执行提供操作指南。市场端来看,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7月末重点50城新房可售库存出清周期仍在20个月左右,与此同时,“好房子”项目普遍实现较好去化,表明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空间,地块通过适当调规可以更加适应当下购房需求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