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贸易调整援助服务指引(2025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长三角版)》,启动“2025贸易调整援助百场培训进万企”活动,发起成立“贸易调整援助国际市场开拓服务联盟”,全国首个区域服务站“长三角地区贸易调整援助虹桥服务站”揭牌……

8月19日举办的“2025长三角国际经贸风险防范应对与发展会议”,长三角国际经贸风险防范推出了多项新举措,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助力长三角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政策工具,正承载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达8.16万亿元,同比增长5.4%,出口规模达5.22万亿,同比增长9.9%,占全国比重提升至40%,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对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持续发展,三省一市都立足实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上海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深化改革为契机,在浦东率先开展了贸易调整援助实施路径的探索试点。2021年又将援助服务范围拓展至全市。目前,上海贸易调整援助的服务范围,已覆盖超万家企业,包括纺织、芯片、钢铝、化工、光伏等多个行业。

2023年,上海与苏浙皖,共同建立了长三角贸易调整援助联动的工作机制,先后成立了长三角贸易调整援助行业服务联盟和专业服务联盟,形成了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浙江是全国首个在省域范围内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的省份,为相关产业和企业带来了摆脱困境的宝贵契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江苏充分运用工作站的预警和法律服务机制,引导企业妥善应对不合理的贸易限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安徽自2022年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支持企业开展风险防控和应对合规体系建设,今年初,借鉴沪苏浙发达地区经验,将支持范围拓展到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涉外法律、营销推广等专业服务,推动企业通过贸易调整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
会议以“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共建贸易发展新生态”为主题,聚焦综合应对保障,发挥贸易调整援助政策效能。全国首个区域服务站“长三角地区贸易调整援助虹桥服务站”,旨在为企业防范应对国际经贸风险、维护国际市场权益提供精准支撑。多家国内外商协会携手发起成立的“贸易调整援助国际市场开拓服务联盟”,汇聚各方专业力量,构建一个开放、协作、高效的服务生态系统。聚焦于需要贸易调整援助支持的企业核心需求,为受到国际贸易突发情况冲击、关税壁垒限制等亟须寻求海外发展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精准化的国际市场开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转型成本、化解外部风险,推动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发布的《贸易调整援助服务指引(2025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长三角版)》,对企业是一份精准实用的“行动指南”,引导大家便捷地获取多层次、全链条的援助服务。对商协会、平台与服务机构,是一座高效协作的“桥梁”,确保服务精准触达、援助效能最大化。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深入剖析了国际格局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交流发言环节,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贸易调整援助与公共服务场景、贸易调整与转型经验展开分享,为与会者带来诸多启发。
会议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商务部门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进出口商会主办,苏浙皖相关商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