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马爽
在当下产业新变局中,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交织,企业经营环境复杂程度与日俱增,风险管理能力已然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
8月19日,在“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产业企业风险管理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正逐渐成为企业驾驭风险、稳健经营的得力“武器”。同时,企业还需从意识、体系和人才等多维度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风险管理能力
从企业“加分项”跃升为“生存项”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现,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共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愈发复杂。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产业安全稳定、乃至国家经济韧性的关键因素。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全市场公告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业务的实体上市公司已达1114家,其中超八成(902家)涉足外汇套保,约三分之一(364家)开展商品期货套保业务,有15%(162家)同时开展商品期货和外汇衍生品业务。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深入发展,风险管理工具供给速度加快,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促进产业保供稳价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当前外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利用期货和衍生品管理风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该负责人表示说。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不仅是产业企业的必修课,更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已从企业的“加分项”跃升为“生存项”。在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昊看来,产业新格局下,综合经营能力的提升、业务模式的学习创新、精细化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嘉吉恒瑞前高级顾问高杰表示,跨国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诸多风险,因此亟需借助一些工具来有效管理和降低这些风险。衍生品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各类风险。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开始运用期货、期权等工具来管理风险敞口,以应对价格波动、锁定利润,确保企业经营的可控性。
“树意识、建体系、育人才”
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衍生品管理风险逐渐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征。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套保的主力军,主要覆盖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加速海外布局提供有利条件。从工具应用来看,以应对汇率、利率、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为主,逐渐延伸到全面管理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理念和效果来看,上市公司主动避险的意识越来越强,风险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尽管一些实践证明期货和衍生品已日益成为现代企业驾驭风险、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
基于此,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呼吁上市公司,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在面对期货和衍生品时,要充分认识到它们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始终严守套期保值边界,坚持合理参与、规范运作,如此方能在市场浪潮中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还需健全严谨高效的风控体系。具体而言,要设置科学的决策、执行和风险预警机制,让风险管理有章可循;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审查,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新的风险,为企业稳健运营筑牢防线。
此外,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至关重要。衍生品风险管理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企业需要培养既懂现货经营,又通金融理论,兼具风控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不断提升团队对市场、工具和会计准则等的理解深度和实操水平,也是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所在。
该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未来期待多方在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引导上市公司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和决策机制,合理有效利用期货和衍生品管理风险,为培育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