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手上有约20个微电网项目正在开工或即将开工,因此产线格外忙碌,排产几乎达到了200%。”8月20日,三一硅能微电网研究院院长邓俊波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一走进三一硅能位于湖南株洲的工厂,智能制造的气息扑面而来:AGV(自动导向车)穿梭在洁净而明亮的车间,将硅片从一个工序运送到下一个工序,机械臂在各自工位上有序地劳作。在成品库,光伏组件正等待着发往非洲市场。
8月15日,位于西非的三一硅能几内亚圣图矿区微电网项目一期正式投运,当地彻底告别柴油发电,成功实现光储联合、全负荷绿电供应。该项目按矿区划分为三个子项目,总配置为7MWp光伏+7MW/21MWh储能。
在光伏产业链普遍承压、开工率探底之际,三一硅能为何呈现非同一般的红火景象?
“关键在于,我们去年下半年将微电网业务全面升格为主营业务,彻底打开了新局面。”邓俊波笑着说。
眼下,三一集团正推动新能源与工程机械两大业务的深度协同。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轮值董事长向文波表示,三一全面深化产业布局,广泛覆盖风能、光能、氢能及储能等低碳化产业领域,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的构建,打造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
智能化生产线
一条长约830毫米的硅棒,经过100多分钟的加工,可以变成4750片硅片。
在三一硅能朔州基地的车间里,拉晶炉林立,原材料多晶硅在拉晶炉内经145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加热熔化,先是被拉制成圆柱形的硅棒,再经加工成为方形硅棒,随后被运往切片车间切成硅片。
在三一硅能的硅片产线上,粘棒—切片—清洗—分选的每个环节均已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
“拉晶炉为我们自主研发,配合自主配方,可以精确控制硅锭的电阻率和氧浓度。同时,切片技术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硅片。”三一硅能工作人员介绍。
在这之后,硅片被运送到三一硅能株洲基地,进行制绒、硼扩散、氧化、碱抛光等12道工序的操作,转化为太阳能电池。随后,电池片会被运送到一旁的组件工厂,在那里最终组装成光伏组件。
作为三一集团直属光伏产业及微电网事业部,三一硅能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的光伏领域全流程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打造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并在源网荷储、微电网技术的融合应用中不断突破。
围绕光伏产业链,三一集团依托三一硅能进行了深入布局。在太阳能电池方面,三一拥有TOPCon、HJT和钙钛矿的技术布局,特别是TOPCon太阳能电池已经实现了每天超过180万片的量产,最高效率达到26.5%以上;在光伏组件方面,除了常规组件,三一还研发了其他类型的组件,包括全黑组件、沙漠组件和水上组件。
三一硅能微电网研究院专注于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和氢电耦合多能互补综合利用场景的研究和开发。“可别小看了微电网研究院的重要性。在微电网项目中,要实现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柴电的融合应用,并长期保障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的技术、工程门槛非常高。”邓俊波说。
用绿电“点亮”矿山
在三一集团加速布局全球化过程中,矿山尤其是非洲矿山的电力及绿电需求,让其微电网业务有了绝佳的落地场景。
“非洲矿山普遍面临电力基础设施不足、传统能源成本高昂的挑战。当地矿山往往依靠柴油发电,不光电力成本极高,而且噪声大、污染重。”邓俊波介绍。
以赞比亚瑞达矿山为例,此前由于电力供应不可靠,该铜矿不得不经常停止采矿作业。他们使用的是柴油发电,度电成本超过4元人民币,成本相当高。
“他们找到了三一,我们用自己生产的组件设计了一个微电网系统,然后把追踪器、支架、光伏板、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所有设备整合在一起,为他们设计、建造并运营这个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他们获得同样的电量所需的费用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同时,电力供应变得稳定且绿色环保。”邓俊波告诉记者。
通过三一硅能总部的一张数智大屏,邓俊波介绍了瑞达矿山的微电网运营情况。该项目是非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光储柴矿山微电网项目,配置了20MWp的光伏系统以及总容量达60MWh的储能电池系统,并配备柴发系统作为备用电源,构建了一套集光伏、储能和柴发于一体的先进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绿电比例可达到95%以上,可以帮客户节省约4000万元/年的电力成本”。
邓俊波对微电网并网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柴油发电机组一停,瞬间安静了,瑞达矿山杀了一头牛,大家连着庆祝了三天。微电网不光让电力稳定了,电价便宜了,而且不再被柴油发电噪声包围了。正因为这样,周边的矿山业主纷纷找了过来。
5月初,三一硅能旗下三一绿能承建的佳航矿业10MW/33MWh光伏储能微电网项目在赞比亚佳航矿区开工,这是三一硅能在赞比亚的第四个微电网项目。
三一硅能董事长代晴华表示,三一硅能在非洲的微电网项目已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公司会持续发挥技术与管理优势,确保后续项目及现有项目都能安全、按时、高质量交付,让绿色能源的“希望之花”在非洲大地上越开越绚烂,为当地能源与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依托三一集团在非洲的产业优势,三一硅能微电网业务发展迅速。目前,三一硅能已在非洲7个国家签约近20个微电网项目,投资金额约17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开工、3个已运营。同时,三一硅能微电网业务正从非洲走向全球。
新能源与工程机械深度协同
三一集团正将新能源与工程机械尤其是电动工程机械深度链接起来。
三一集团总裁助理、微电网投资公司总经理许中天说:“要开矿,三一有大挖机;要运矿,三一有矿卡;要发电,三一有光伏、有风电、有储能,以及智能化的微电网解决方案,在矿业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优势。”
据介绍,三一硅能绿色矿山微电网解决方案不仅提供“光+风+柴”三电源选择,同时在储能环节提供“电储+氢储”双重方案,还配套电动化工程机械如电动挖掘机、电动装载机、电动宽体车及电动重卡。
在三一绿色矿山实践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储能系统相结合,优先满足矿区生产需求,并储存余电;电动矿卡与换电站的推广,则以其环保与经济性提升了运输效率;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运用,进一步实现了能源管理的智能化与最优化。
三一集团加速拓展、落地微电网业务,缘于它的新能源产业链深入布局及长期积累的全球化能力,与其“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战略密不可分。
向文波表示,2022年,三一集团正式进军光伏产业,仅用9个月就打通了从单晶到电池以及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探索构建集光伏、储能和柴发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并在赞比亚等市场落地应用。在氢能业务板块,聚焦集成、材料、试验、仿真、工艺、电控、氢安全七大技术研发能力,发布了单体制氢电解槽以及GW级绿电制氢整体解决方案。储能电池系统依托魔塔堆叠方案,换电产品实现疾速换电,位居行业前列。同时,三一集团旗下风电主机企业三一重能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服务的领航者,现已跻身全球行业前十。
在全球化方面,当前,三一集团产品服务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在其中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第一,产品(至少一类)已在122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海外业务为企业贡献近一半的营收和超过一半的利润。
以非洲为例,目前,三一在非洲拥有15家子公司,在30多个非洲国家设有常驻分支机构,员工本地化率超过50%,设备遍及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一在非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设备保有量超过23000台,位列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产品出口非洲的第一名。
按计划,三一南非总部基地项目将于2025年下半年落成,作为区域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和人才中心,公司将持续加大本地制造、本地人才与服务投入。
“我们要把中国智造的基因移植到非洲土壤,不仅要输出产品,更要培育当地的新能源产业链。”向文波表示,从最开始简单地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国际化”,到现在将产品出口变成产业出口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三一已经在全球范围配置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