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第十九届高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系主任)年会暨第二届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大会在成都举行,“推进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等成为核心议题。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表示,电子信息是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的科技领域。加快推进学科建设、产教融合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支点。
中国电子学会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介绍说,委员会汇聚201所高校267位院长和书记,覆盖全国85%的信通与电科学位点,并建立区域召集人机制,在多地组织系列协同发展活动,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与高校协作。
关于电子信息学科的作用与发展,四川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贺羽表示,电子信息学科是多学科融合的黏合剂,其发展加速推动基础学科与工程技术深度交叉。他进一步介绍,去年,四川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集成电路等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点246个,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加快前沿科技攻坚突破。
着眼高校自身发展目标,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表示,该校正全力推进“2030年建成至少一个世界一流电子信息学科群、2035年建成电子信息领域全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教授何友分享了人工智能发展前沿进展。在探讨未来人才培养方向时,他表示,“领域+AI”将是未来人才培养主线,呼吁广大高校加快复合型、创新型AI人才培养。
呼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邓龙江表示,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方面突破“学科化、院系制”的固有模式,形成前沿交叉领域人才培养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