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只买莆田鞋,买一双莆田鞋,打球能用很多年。”不久前,一位篮球爱好者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莆田鞋。莆田鞋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莆田。
福建省莆田市年产鞋16亿双,占省内产量三分之一,占全国产量十分之一。如今,莆田鞋正从代工迈向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已发展出“玩觅”“云戈”“沃特”“易佰达”“好童学”等一批细分自主品牌。
买鞋也可以私人订制?
对于鞋服行业而言,产品库存一直是其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一种款式过时后,往往只能清仓甩卖。
走进位于莆田的双驰科技,记者发现买鞋也可以私人订制了。仅仅15秒,智能量测设备就能够完成对脚部三维数据的采集。之后,工厂在2小时到7天的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一双独一无二的鞋子。
需要注意的是,定制鞋此前往往价格不菲,被认为是轻奢商品。而双驰科技项目负责人古玮明介绍,公司定制鞋价格仅500元~1000元。
那么,定制鞋为何也能做到价格平民化呢?古玮明表示:“传统鞋服行业的大量利润被库存侵蚀了。鞋子上新的时候可能(价格打)八九折,季末就到了四五折,甚至可能两折清仓。因为现金被压在成品鞋上,必须卖掉才有资金采购下一批鞋子。而定制的好处在于没有库存。”
一般而言,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有助于降低成本,那么,定制化是否也会带来成本的大幅提升?
对此,古玮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实提升了生产制造成本,但提升的成本,远小于库存侵蚀的部分。”
此外,采用这种定制化模式,也“解锁”了新的销售模式。由于量测设备比较便携,销售人员可以上门量测,也可以带着设备前往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量测和销售。
如何保证定制化的鞋子就是自己量测的尺码呢?古玮明表示:“公司目前九成工序已经联网,可通过数字化能力实现定制化。”
说起数字化,古玮明还介绍,鞋子成型后会装上RFID(射频识别)芯片,该芯片将全流程追踪这双鞋子。
中国鞋都走向品牌化
走访现场,“玩觅”“沃特”等品牌也在现场展示了其最新产品,比如碳板鞋等。
沃特工作人员介绍,碳板可以使足弓也能够受力,从而扩大脚部受力面积,穿着者长时间行走或者运动也不会感觉累。
莆田是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彪马等世界名牌运动鞋的定点生产基地。世界一线品牌的运动鞋,都可以在莆田找到代工企业。莆田市鞋服产业主导或参与制定27项鞋类国家标准、33项鞋类行业标准、19项鞋类团体标准。
莆田鞋源自代工,但不局限于代工。通过代工,莆田已形成涉及鞋材、鞋机、模具、制鞋、贸易、物流等方面的相对完备产业链。
在上游原材料端,莆田积极布局纤维、皮革、鞋面、鞋底等原材料,莆田有“华峰新材料”“鑫瑞新材料”等代表性企业。在中游生产制造端,莆田拥有“双驰科技”“鑫龙”等大型制造企业。在下游销售端,莆田正积极发展自主品牌,布局电商、跨境电商等新模式,当地有“青春之家”“集途科技”“新梓芽”等代表性企业。
完备的产业链为莆田鞋品牌化、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持。比如沃特品牌擅长篮球鞋,玩觅品牌擅长跑鞋。据悉,沃特品牌于1997年诞生,2005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玩觅拥有国内外专利200多项,在2015年“中国质造·莆田好鞋”活动中创造出8秒钟卖出一双、单款鞋卖出1.2万双的纪录。
女鞋方面,达芙妮于1995年至2014年间,连续19年保持同类产品全国销量第一。功能户外鞋方面,洛弛红于2009年、2012年两次成为中国商务部海外宣传片——“中国制造”广告中唯一指定鞋类品牌。